政府擬修例禁轉售實名登記電話卡

不法分子走法律罅購傀儡電話卡犯案 電騙案年升近兩倍
電話卡實名登記制於2023年全面實施,但不法分子仍可走法律漏洞搜購電話卡。去年電話騙案較2023年上升近兩倍,而電話騙案主要包括「假冒客服」、「假冒官員」及「猜猜我是誰」三類,不少是騙徒利用買回來的本地實名登記傀儡電話卡打出電話。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警方留意到有人購入大量實名電話卡,再轉讓其他人作不法行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今年將提出修例,建議禁止轉售實名登記電話卡,並收緊每人購買電話卡的數量上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去年詐騙案約4.5萬宗,佔整體罪案近一半,其中電話騙案升幅最大,包括「假冒客服」電話騙案錄得超過5,000宗,在現行的電話卡實名登記制下,個人用戶每人可向每間電訊商登記最多10張電話儲值卡。
蕭澤頤表示,現在很多人買電話卡時可以買很多張,數量是每個人在每間電訊商可以買至少10張,但香港有大大小小很多電訊商。其次是轉讓問題,警方相信有些人走漏洞買很多電話卡再轉售給其他人,或者騙案集團本身就在買這些電話卡使用。
限制每人購買電話卡數量
他表示,警方和電訊商一直保持聯繫,已有數以萬計的電話卡被停用。他表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今年將會提出修例建議,禁止轉售預付電話卡以及限制每人購買電話卡的數量。
蕭澤頤提到,去年共有318名「港漂」大學生被詐騙,涉及金錢損失超過2.3億元,其中八成受害人是首年來港,部分受害者開學前已經被騙徒接觸。至於要求內地來港學生作防騙問卷,蕭澤頤認為措施有成效,但仍有學生受騙,「有學生填了問卷也『中招』,學生稱我都是隨便填寫。」
他不排除涉及港漂學生被騙的案件與中介公司有關,警方正進行調查,會將相關資料轉介予內地執法部門,又強調宣傳教育很重要,上月已與內地部門商討合作,並會向學生的家長發信,希望達至「源頭教育」。
「防騙視伏App」日接逾900個可疑電話舉報
通訊辦2023年底推出登記制,只有已獲認證的公司才可使用#號開頭發出短訊,以打擊短訊詐騙。日前,通訊辦披露有市民查詢稱收到以「#」號開頭的懷疑詐騙短訊,隨即聯絡當事人及與相關電訊商調查,通訊辦不排除有不法分子使用非法無線電干擾器發出訊息,正聯同電訊商及警方作進一步跟進。蕭澤頤昨日表示,警方正與通訊辦研究案情,提醒市民切勿點擊短訊中的網址及提供個人資料,市民看到有連結的信息要「停一停、想一想」,並充分利用防騙熱線。
「防騙視伏App」自去年2月提供公眾舉報可疑電話和網站的功能,過去一年平均每日接獲超過900個可疑電話舉報,可疑網站每日超過120個,蕭澤頤鼓勵市民透過平台舉報,擴大「防騙視伏器」資料庫。
有資訊科技專家相信,有不法分子會使用非法無線電通訊設備製成「偽基站」,藏在汽車內等地方,在有手機用戶經過時或在附近時就會發放詐騙、推銷等短訊。有關的覆蓋範圍可涉及數百至約萬人,倘「偽基站」發出的訊號夠強,就可以阻截或干擾到一定範圍內的手機用戶,以發放預早編制的短訊。由於有關手法詐騙成本高,命中率低,香港很少有出現這個情況。
專家籲分清「#」號開頭短訊真偽
他提醒市民,在接收以「#」號開頭的短訊後,要留意內容格式跟以往接收的有無很大分別、網址有無不同等,如未能分清真偽,切勿開啟短訊內的連結,以免誤入釣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