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填海建屋五萬伙

  上圖: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提供五萬個單位的新社區。(效果圖)下圖:特區政府昨日就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合共填海40公頃刊憲,預計工程在今年年底前展開。圖為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位置圖。
  上圖: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提供五萬個單位的新社區。(效果圖)下圖:特區政府昨日就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合共填海40公頃刊憲,預計工程在今年年底前展開。圖為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位置圖。

  將軍澳日出康城以南的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發展計劃即將展開,政府昨日就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合共填海40公頃刊憲,預計工程在今年年底前展開,其中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提供五萬個單位的新社區。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發展基建是投資未來,包括將軍澳填海在內的很多基建發展,不僅是民生所需,亦有助增加香港競爭力,應穩步有序推進,同時不斷優化安排,例如透過簡化程序、引入創新技術等,為工程提速、提效。\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首批住戶最快2030年遷入

  政府計劃在將軍澳第137區西南面約46公頃,和將軍澳第132區對出東南面約55公頃的前濱及海床範圍內,進行填海工程。其中將軍澳第137區工程包括建造長約1.7公里的海堤、填海開拓約20公頃的土地供房屋及社區配套發展等;將軍澳第132區工程包括建造長約1.3公里的海堤,以及填海約20公頃興建公共設施。擬議工程預計今年底前展開。

  填海之後,將軍澳第137區將發展成為商住社區,連同現有80公頃土地,料可提供五萬個住宅單位,供13.5萬人居住,首批住戶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為滿足該區發展需要,政府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把港鐵將軍澳線由康城站延伸至第137區。區內亦會興建長達1.4公里的海濱長廊,以及設有公眾街市、游泳池及體育館的政府綜合大樓等。

  至於第132區,20公頃填海用地主要用作興建電力設施、建築廢物處理設施、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混凝土廠等公共設施。其中電力設施佔地最大,有5.6公頃。政府表示,電力設施內有接收電力及變電的策略性基礎設施,以通過區域合作提升香港輸入零碳能源能力,達到減碳目標。

  另一填海地建電力設施

  經民聯主席、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指出,將軍澳填海第137區及第132區填海,分別用於建屋、興建電力設施等公共設施,對滿足市民住屋需要,以及本港引入內地零碳能源,非常重要,故即使政府面對財赤,亦不能輕言叫停發展。

  盧偉國認為,經濟發展有高低起伏,一、兩年的財赤並不可怕,重要的是長遠收支平衡。本港很多基建發展是民生所需,亦是為增加香港競爭力,不能因為經濟差或政府出現短暫財赤就放棄。他舉例,下月開幕的啟德體育園,當年即使面對疫情亦繼續推進,因為項目不僅是為本港增加體育設施,亦為本港日後舉辦大型活動及表演提供場地,有助推動經濟發展。

  盧偉國強調,發展基建是投資未來,政府要「應使則使」,穩步有序推進主要基建工程,包括惠及民生的工程、北部都會區發展等,同時不斷優化安排,例如透過簡化程序、引入創新技術等,為工程提速、提效。

  另外,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昨日通過2025/26年度基本工程儲備基金416.158億元撥款,涉及約1.3萬項工程,包括約1.1萬項上年度或之前已經開展的項目,以及約2000項新項目。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在政府財政緊絀情況下,整體撥款分目的管制人員已加強審視每項工程建議的理據、迫切性和重要性等,為項目訂下緩急先後,並確保工程符合實而不華及「應使則使」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