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啟用新統計口徑 更能反映投資消費意願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公布,自統計2025年1月份數據起,啟用新修訂的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修訂後的M1包括流通中貨幣(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1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速扭轉連續的負增長局面,當月末實現同比增長0.4%。此外,從修訂統計口徑後的M1數據看,去年10月末起的M1增速降幅也逐漸收窄,12月的M1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長1.2%。
人行去年12月初已表示,1月將修訂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表示,上述調整有利於降低數據波動性,更好反映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意願,有助於觀測政策落地的效果。
人行數據還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流通中貨幣(M0)同比增長17.2%。當月淨投放現金1.4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人行1月加入了約41.4萬億元的活期存款,以及2.4萬億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M1規模因此升至112.45萬億元。1月人行適度調控市場流動性,月末M2增速小幅下降,口徑調整後的M1增速回正。同期,M2同比增長7%,增速較前值下降0.3個百分點,表明人行總量型政策工具的操作相對克制。
企業短期信貸增長較快
連平認為,M1增速的回升不單是口徑調整所帶來的,1月企業短期信貸增長較快,企業短期存款增加也推升了M1。考慮到M2與M1增速剪刀差再度收窄2.1個百分點至6.6個百分點,市場信心與增長預期逐步修復。袁海霞預計,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有望呈現「雙鬆」格局,兩者間將繼續增強協調聯動,注重金融與財政資源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配合,這將對社融形成一定支撐,有助促進M1、M2增速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