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完成首次「船對船」綠色燃料加注

●圖為香港首次液化天然氣船用燃料加注儀式。
●圖為香港首次液化天然氣船用燃料加注儀式。

●加注船「新奧普陀」號全長約120米,總加注能力最多可達8500立方米。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 攝
●加注船「新奧普陀」號全長約120米,總加注能力最多可達8500立方米。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香港昨日首次進行「船對船」海上超低溫液化天然氣(LNG)船用燃料加注作業,中國石油旗下昆侖能源有限公司LNG加注船,成功為「以星海藍石」號雙燃料貨櫃船加注2,200噸超低溫液化天然氣。出席加注儀式的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致辭表示,使用低碳甚至於淨零碳綠色船用燃料,是國際航運業的大趨勢。特區政府會邀請海內外不同企業,積極考慮來港開展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的相關業務,未來更希望打造香港成為綠色船用燃料的交易中心。

  昆侖能源昨日在中環舉辦液化天然氣(LNG)船用燃料加注儀式,昆侖能源董事會主席付斌與加注船船長王增景視頻連線。王增景介紹,「船對船」的燃料加注工作一切準備就緒,加注船在長洲對開海域,為貨櫃船「以星海藍石」加注超低溫液化天然氣,完成香港首單LNG船用燃料加注作業。受注船「以星海藍石」號,本月3日從韓國釜山啟航,經內地青島、上海及寧波等地抵達香港,最終目的地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陳美寶:體現港口優勢互補

  陳美寶致辭表示,特區政府去年11月發表《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回應市場對燃料增長的需求,呼應國家訂立綠色航運策略,而今次的加注船和盛載的液化天然氣都是來自深圳,而加注的地點就在香港水域。這種模式體現香港與大灣區其他港口優勢互補,未來本港會繼續與區內其他城市,以至其他省市在燃料供應上作多方面合作。

  她表示,香港是中國最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是大家拓展業務的不二之選。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企業均表示有意在香港發展,「開放而靈活」向是香港的代名詞,船用燃料加注市場亦不例外,服務營運商只要完成定量風險評估和海上交通影響評估等,以及確保加注作業安全滿足法例要求,便可在香港水域提供加注服務。

  專責小組助航運公司落戶

  陳美寶表示,海事處已成立了專責小組,向有意落戶香港的綠色航運相關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昆侖能源在行動綱領公布後短短兩三個月,昨日就成功在香港進行首次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正體現業界跟特區政府高效協作的最好證明。

  她期待是次加注作業示範圓滿成功,為之後在香港不同企業、不同加注點可以商業化及常規化營運液化天然氣加注錨定方向,吸引更多業界來到香港開展業務。「我們冀盼繼續與業界攜手,把綠色成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未來發展的底色,把香港發展成區內首選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她強調,加注只是香港發展綠色船用燃料的第一步。香港成熟的金融系統、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信譽,還有緊貼國際標準的規管制度,都是助力香港成為國際綠色船用燃料交易中心的有利條件,讓內地生產的燃料出口世界,正是體現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付斌表示,中國石油將加快香港液化天然氣國際船舶加注能力建設,深度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將持續提供清潔、穩定、高效的超低溫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為香港打造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