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正審視8家活躍IPO孖展融資券商

●梁鳳儀指,今次審視可令業界了解證監會重視券商有否設置審慎的信貸政策問題。 資料圖片
●梁鳳儀指,今次審視可令業界了解證監會重視券商有否設置審慎的信貸政策問題。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近期多家新股超額認購金額的倍數逼近歷史新高,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昨日向傳媒表示,證監會已對特別活躍於IPO孖展融資的8家券商展開主題審視,重點留意券商有否充分掌握客戶的還款能力、有否違反風險管理規定、新股融資是否穩妥,以及有否設定貸款限額,以免過度融資。她又提醒,投資者要留意超額認購的「含金量」或已不如從前,即使新股IPO有高倍數的超額認購,也不代表有關股份在上市後有好表現,散戶要審慎行事,不要一窩蜂跟風認購。

  梁鳳儀指,審視上述8間券商旨在檢視其有否設置審慎的信貸政策,並以防其過度融資。今次審視可令業界了解證監會重視有關問題,而該會過往亦曾發出通函,提醒業界避免超出能力地過度借貸。

  超購倍數「含金量」或不如前

  她又指,留意到FINI啟用後部分新股出現孖展認購超額數以千倍,提醒投資者要小心新股實際需求是否如超購倍數所顯示。直言部分大額超購新股上市初期表現不如理想,超購倍數的「含金量」或不如從前。

  港交所(0388)在2023年落實FINI機制,券商面對客戶超額認購時,由以往需要為全數超額金額鎖定資金,改為只需要預繳IPO中可獲配發最高股數的金額。有關機制原意是希望降低大型IPO集資期內對港元體系的衝擊,但亦使得券商實際需要預留資金可以縮減。近月多家券商都以「零息零手續費」吸引客戶抽新股,令孖展認購IPO非常火熱。

  近期部分IPO超額認購倍數及凍資額都逼近歷史新高,去年11月上市的晶科電子(2551)公開發售部分超購逾5,600倍,而去年12月上市的草姬(2593)更超購6,082倍,今年初新股布魯可(0325)超購5,999倍,給予投資者有關股份熱炒的錯覺。事實上,上述3隻新股中草姬首日升約一成,但至今已較上市價累跌47%。至於布魯可上市至今升44%,晶科則升20%。

  黃天祐:上市門檻無分地區

  證監會主席黃天祐於同一場合表示,對今年港股IPO市場有信心,1月份已有近30間公司向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相信陸續有來。而證監會及聯交所在去年第四季已出台優化IPO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提高新上市申請審批程序的透明度,以A股已上市公司為例,最快30個營業日內可完成監管評估。至於全新IPO的申請,就會在最多兩輪提問、40個營業日內確認評估結果。

  黃天祐指出,提高IPO申請審批程序的透明度,有助減省企業潛在成本。但不少中小型公司所準備的資料並不充分,也較少用心經營與投資者的關係,包括披露資料的水平等,這是令他們申請IPO的時間較長的主因。雖然新IPO申請的評估結果須於40個營業日內確認,但目前監管當局人手足夠,就算IPO市場回到10年前的高峰,上市審批仍然沒有壓力。

  至於上市門檻方面,黃天祐認為目前上市要求合適,強調要一視同仁。他稱,上市門檻無分地區,但會因應個別行業而不同。他指出,上市門檻越低,越多公司來上市,但質素會良莠不齊。證監會與港交所一直有定期檢視上市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