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眾欣賞多元文化 影片多語種字幕成趨勢

  香港文匯報訊 曾經有許多在美國上映的影片,並不會為英文以外的語言配備該語種的字幕,不過近年多部使用亞洲國家語言、在美上映的影片或劇集,都配置了原汁原味的多語種字幕。《紐約時報》分析,字幕的變化表明北美觀眾對多元文化的興趣日增,自由使用語言也令故事更加生動。

  加拿大導演兼編劇麥凱勒表示,1998年他為電影《紅色小提琴》編劇時,影片中除英語對白外,還有普通話等語言,但製片廠高層為照顧西方觀眾需求,要求只能使用英語字幕,並保證以英語為主要對白。不過麥凱勒近年拍攝以越南為背景的劇集《同情者》,他可以自由編寫粵語和越南語對白,並加入對應語種字幕,劇集頗受西方觀眾喜愛。

  語言學習平台Preply去年訪問約1,200名美國觀眾,發現半數觀眾表示不論影片使用語種,他們都更喜歡欣賞帶有多語種的字幕。聖地亞哥州立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金敏正(譯音)認為,社媒興起令人們更容易接觸不同語言,相信觀眾會愈來愈喜歡看不同語言的影視作品,

  《紐時》指出,自由使用不同語言也有助增加影片真實性,例如約三分之二的亞裔美國人在家中,都會說英語以外的語言,當奧斯卡獲獎影片《奇異女俠玩救宇宙》中,華裔女星楊紫瓊用普通話和英語混合說出「中式英語」,許多以中文為母語的觀眾自然倍感親切。麥凱勒認為,亞洲各地的語言如今成為影片中展現不同文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