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將聯手在海外教育展宣揚「留學香港」

  教育局文件介紹大學推動國際化工作 上學年約2.31萬名非本地生創新高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銳意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致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特區政府教育局最新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八所資助大學非本地生逐步上升約20%,至上學年約2.31萬人,創歷史新高。由本學年起,八大非本地生限額可提升一倍至40%,院校可循序漸進吸引更多海外,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內地生來港升學,修讀政府資助課程的非本地生增至2.66萬人,當中約1.72萬人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相當於本地學額約23.2%。特區政府表示,樂見各資助大學利用放寬上限,招收更多非本地生來港。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香港特區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轄下「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將於本月18日舉行會議,教育局向委員會遞交文件,介紹大學推動國際化的各項工作。當中指出,特區政府正推展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提升非本地學生限額,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及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名額等。

  在推廣工作方面,教資會已撥款約2,000萬元予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支持各校參與國際高等教育博覽、研討會及相關活動等。教育局局長亦率領由教資會及各大學代表團外訪,了解不同地方高等院校近況,宣揚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卓越教學質素和雄厚研究實力,並拓展學生交流及學術協作網絡,從而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和地位。

  據介紹,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計劃今年運用撥款,參與在印度德里舉行的亞太教育者年會和展覽、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美洲教育者年會暨教育展,以及在瑞典哥特堡舉行的歐洲教育者年會,屆時八大將合設香港館,並以「留學香港」為主題舉辦專題演講。

  文件又提到,近年八大針對性地招收來自中亞、東亞、東南亞、東歐、中東、非洲等國家的學生,並展開多項聯合海外招生之旅,前往越南、泰國、哈薩克斯坦、印度等為當地學生舉辦講座、工作坊。

  擬辦近200次海外招生活動

  在本學年,八大計劃舉辦近200次海外招生活動,不少均以東盟的「一帶一路」國家為目標。至去年11月底,八大與全球各地院校簽訂了超過2,600份學生交流協議。至於交流學生人數, 2023/24學年的來港交流生數目已回升至約5,100人,離港交流學生亦回升至約5,600人。

  此外,2023/2024學年起,教資會為內地與環球連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額外注資1億元,讓各大學提供更多境外交流及學習機會,各大學正利用有關撥款推行超過200個項目,資助本地學生在境外參與學習體驗項目;大學亦正利用撥款舉辦提倡多元校園文化的活動。

  各出奇謀招聘非本地教職員

  在招聘非本地教職員方面,八大各出奇謀,例如香港城市大學就設有傑出客座教授、助理教授(校長嘉許學者)及環球研究助理教授計劃,以吸引世界頂尖人才來港。香港教育大學則透過加強訪問教授計劃以擴展全球網路,又聘請專業招聘機構識別並吸引優秀學者(見表),亦有院校邀請全球知名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大型會議等方法,以招攬人才加入。

  在招收非本地生方面,香港中文大學大力增加非本地生獎學金,總額較去年高出19%,達1.1億港元。香港理工大學則擴展學生大使計劃,讓他們分享自身的升學故事,吸引其他學生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