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國產化適配測評啟動 加速推動軟硬件協同創新
專家:助力構建完整AI產業大生態 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基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近期,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憑借低成本與高性能的顯著優勢,受到全球矚目。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正式啟動DeepSeek國產化適配測評工作,旨在為DeepSeek系列模型在多硬件多場景下的適配部署提供參考。相關專家指出,這項測試標誌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邁入軟硬件深度協同的關鍵階段,將助力構建完整的AI產業生態,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座。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測評工作不僅評價模型在包括硬件芯片、計算設備、智算集群等軟硬件系統中的適配效果,同時也反映模型在軟硬件系統適配過程中,軟件棧及工具的適配易用性及開發部署成本。本次測評工作開展時間為今年2月至3月,將依託由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與適配驗證中心(北京亦莊)、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推進的AISHPerf(Performance Benchmark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 and Hardware)人工智能軟硬件基準體系及測試工具,面向包括芯片、服務器、集群、開發框架及工具鏈、智算設施及平台等在內的人工智能軟硬件產品及系統開展。
測試圍繞DeepSeek V2、V3、R1
測試將主要圍繞DeepSeek V2、V3、R1等不同模態、不同尺寸的系列模型,面向推理、微調、訓練過程,低成本使用測試工具AISHPerf,從適配成本、功能完備性、優化效果、性能指標等多方面開展測試評估。
中國信通院表示,DeepSeek近期陸續開源V3、R1系列高性能、低成本模型,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故面向產業應用需求,包括芯片、框架、雲計算、智算中心等在內的人工智能軟硬件創新主體積極開展DeepSeek系列模型適配工作,以求進一步強化面向大模型的國產軟硬件支撐能力,加速推動軟硬件協同創新。
專家:加速AI技術成果應用轉化
「該測試的核心目的在於構建良好的AI技術生態體系,通過系統性驗證國產AI模型與芯片、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的兼容性與協同效能,突破技術瓶頸,推動AI產業鏈整體升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認為,DeepSeek國產化適配測試工作的啟動,標誌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邁入軟硬件深度協同,構建大生態的關鍵階段。
劉權表示,從技術層面看,適配測試着力解決國產AI框架與本土算力平台的深度調優問題,通過優化編譯器、算子庫等中間層,充分釋放國產芯片的算力潛能,提升效率,降低算力成本。在產業層面,測試將形成標準化技術體系,促進芯片廠商、算法企業、應用開發商形成良性互動,加速AI技術成果應用轉化。
劉權指出,測試不僅旨在確保關鍵領域AI應用的安全,還將助力構建完整的AI產業生態,使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競賽中掌握更多技術話語權。「這項工作不僅是技術適配,更是推動國產AI從『可用』到『好用』跨越的關鍵步驟,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座。」
信通院增DeepSeek服務能力匯總功能頁面
據悉,中國信通院成立於1957年,是國家在信息通信領域(ICT)最重要的支撐單位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綜合政策領域主要依託單位。作為國家高端專業智庫,中國信通院為政府提供信息通信及相關領域的政策、戰略、規劃和標準制定的決策支持,承擔着國內通信行業標準的規劃和技術體系設計,主導多項國際標準的制定,並提供測試認證服務,並在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研究與前瞻布局,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中國信通院去年7月發布了國內首個算力互聯公共服務平台。近日,該平台增設全球雲服務商DeepSeek服務能力匯總功能頁面,便利國內AI開發者「找調用算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