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促進國際化重點措施及成效(部分)

  香港城市大學

  ●推出「傑出客座教授」、「助理教授(校長嘉許學者)」及「環球研究助理教授」計劃,以吸引世界頂尖人才來港

  ●於過去一年在30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了超過45項本科生招生活動,包括文萊、尼日利亞、加納、坦桑尼亞、阿塞拜疆及羅馬尼亞等新興市場。截至上月中旬,本科生課程的非本地生申請比去年增長了70%以上,申請人來自73個不同的原居地

  香港浸會大學

  ●推出「人才100」等計劃,並參與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該校逾半教師是非本地學者,來自30多個國家或地區

  ●致力在2027/28學年實現錄取40%全學位非本地本科生。積極聯繫不同國家。自2023年,來自哈薩克斯坦、蒙古、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的申請和錄取人數增加了30%。同期,來自內地的本科生申請也增加16%。非本地非內地學生的獎學金數量和金額均增加了10%

  嶺南大學

  ●增加非本地學生的獎學金名額、擴大學生住宿比例,增加離校校園、增加人工智能相關等具吸引力的新課程並透過參與重要的論壇和聯盟、海外教育展覽、拓展宣傳渠道及開展非本地本科招生線上推廣

  ●聘請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工作人員帶領團隊在校園內舉辦不同活動以提升國際意識,又招募了100名本地生以支援來港訪問的學生,及持續增加交換夥伴

  香港中文大學

  ●增加了2025年入學非本地生的獎學金,總額較去年高出19%,達1.1億港元。

  ●與全球37個國家或地區近290所大學簽訂學生交換協議,於本學年提供900多個學期制交換機會;提供達4,300個短期非本地體驗學習機會,較前一年多 50%

  香港教育大學

  ●去年初成立非本地學生報讀高級文憑及學士學位課程專責小組,專責檢討及實施非本地學生招生的策略;設立各種本科、碩士及博士生入學獎學金及提名計劃,透過不同的途徑錄取非本地生

  ●在內地推行品牌及廣告宣傳計劃、在入學資訊日為非本地學生及家長增設線上線下同步講座、推出非本地學生大使計劃、透過參加中國教育博覽會和QS高等教育高峰會,鞏固各地中學和大學聯繫網絡

  香港理工大學

  ●積極開拓中亞、中東、非洲、歐洲及南美等具潛力的新市場;派遣代表團訪問不同地區,加強與當地學校合作及與高中生的聯繫,同時也舉辦多場針對海外學生及家長的主題講座

  ●設有策略招聘計劃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研究活動啟動經費;設立校長青年學者計劃,以吸引優秀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

  ●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印度、印尼和哈薩克斯坦招募學生;該校又錄取了首五名來自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喀麥隆和加納的高成就、低收入學生

  ●推出「國際會議資助計劃」,支持學院及學系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匯聚來自全球的知名學者、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袖,討論關鍵研究領域的最新發展

  香港大學

  ●去年招聘了123位國際學者,當中90%來自香港以外,涵蓋至少13個國籍

  ●為各地精英學生成立「HKU Academy for the Talented」,讓學生提前了解港大課程並為入讀心儀學科作好準備

  資料來源:立法會文件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