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觀瀾/在思想上突破 在行動上提效\黃復觀

  發展時不我待,創新只爭朝夕。2月8日至10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進行調研。夏主任的調研引起香港社會的高度關注,對於推動香港改革創新,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意義。行政長官李家超自哈爾濱外訪回港後,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總結夏主任的指導和意見,從思想上和具體項目上向管治班子作出要求。各界相信,進一步改革破局,全力推動各主要項目,香港一定能在複雜的發展形勢中,穩步向前、再創高峰。

  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發展。習主席去年底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為港澳未來發展指引方向。夏寶龍主任在過去一段時間多次會見香港特區官員和商界領袖,表達「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和「識變、應變、求變」的殷切期許。在今次南下行程中,夏寶龍主任明確要求「加快改革促興」。以改革促發展,是新時代香港實現創新突破的主旋律。

  此次夏寶龍主任調研主要放在橫琴、前海、河套三個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上,足以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的要求和期望。事實上,與發展形勢相比,香港在融入大灣區的步伐和成效都有待進一步提升。客觀而言,內地城市在合作平台建設方面已快人一步。以河套「一區兩園」為例,當深圳園區建設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大量企業和人員紛紛進駐之際,香港園區內不少還是荒地,最先落成的三棟大廈最快今年才能推出。加快基礎建設的「硬聯通」、規則機制的「軟聯通」、兩地居民的「心聯通」是當務之急,需要真抓實幹,爭分奪秒。

  香港發展面臨各種挑戰,既有來自於外部政經形勢動盪之故,也有來自於內部各種掣肘。外部形勢無法控制,唯有從自身做起。過去幾年來,特區政府已經展現了積極努力,亦已獲得實質性成效,值得肯定。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社會仍然面對一些制約,例如對於改革的信心不夠,尋求突破的動力不足,創新的能效不佳等等。要克服就要從思想上突破、在行動上提效。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一回香港,就立即召開會議,這體現了他對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對推進發展的強烈要求。他在會上提出,管治團隊要從思想上作出突破。一是進一步改革破局,要打破固有思想,在各領域尋求突破;二是牢記時不我待的緊迫性,持續「提速、提量、提質、提效」。

  大灣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大依託,也是香港提升發展動能的關鍵所在。要加快融入大灣區,就要改變被動的思想,更加積極主動推進各項改革。尤其要用好「兩制」之利。共建大灣區需要突破三地法律、行政、標準的差異,加快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是關鍵。內地城市的強項在於低成本、高產出,而香港的優勢在管理,大家各擅勝場,正好取長補短。在大灣區建設的具體工作中,哪一「制」有利,就用哪一「制」;誰的方法管用,就用誰的方法。積極和主動與大灣區城市聯動合作,推動灣區一體化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開拓新興市場。

  而在重點項目方面,李家超提出五方面要求,包括北部都會區建設要簡化程序,更好把政府、市場、社會力量有機結合起來,盡快讓首批產業進駐;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要以創造創新推進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便利園區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並要強化航運和港口發展、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強化貿易中心地位等等。這五方面要求,清晰明確,體現了全力以赴的態度。

  識變應變求變謀變

  今年1月9日,夏寶龍主任在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希望香港、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牢記囑託,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加強港澳兩地互學互鑒、交流合作,不斷打開香港、澳門發展新天地。

  當前香港處在一個國際變局與國家發展的交匯點上,識變、應變、求變、謀變才能把握主動。特區政府展示了改革、創新和破局的決心,社會各界也要與政府同信念共行動,推動香港突破發展桎梏,把握住歷史機遇,在變化的形勢中邁步前進,再創發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