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港心/深化港深協作 緊抓創科新機遇\莊子雄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2月8至10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進行調研,重點視察河套香港園區建設進度和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其間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和深圳的創科企業,並在前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香港加快改革創新及深化粵港合作等議題,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進行深入交流。此次調研充分體現中央對深港創科發展的高度重視,期望香港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日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生效,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貨品亦包括在內。美國此舉不僅漠視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更違反國際貿易和自由貿易精神,損害全球貿易秩序和經濟發展。
事實上,香港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向來緊密,美國不少企業在香港都有業務,美國向香港貨品加徵關稅,不僅會損害港美貿易關係,更會對該國的消費者和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獨特競爭優勢難被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參考過往貿易數據,若單計香港製造的貨品,2023年香港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額約為61.37億港元,佔本港整體出口不到1%,影響輕微。反觀香港製造的食品、珠寶和高端時尚產品在國際市場享有良好聲譽,具備獨特競爭優勢,難以被取代,在美國和其他海外市場皆很有競爭力。
筆者認為,夏主任此次到河套區、前海和鹽田港進行調研,時間選擇在香港特區政府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前,並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和深圳創科企業,反映中央非常重視深港創科發展,凸顯香港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之餘,積極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發展創科和新型工業等新興產業,和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戰略方向正確且必要。
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香港的工商界向來靈活多變,不斷開拓多元化產業和市場,提升競爭力,迎接挑戰。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聯通國際的優勢,能夠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筆者認為,大灣區作為國家創新高地,也是企業出海的前哨之地,為香港提供廣闊發展空間。這次夏寶龍主任的調研考察行程,正正是希望香港各界深刻領會和落實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整合資源令大灣區城市聯動發展,讓香港更好參與大灣區建設,實現兩地城市優勢互補。
香港工業總會(工總)作為香港唯一法定商會,一直發揮團結業界角色,推動行業創新,促進大灣區協同發展,支持業界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東盟擴展商機。過去一年,工總多次組織考察團訪問東盟、中東等地,讓企業了解不同市場的發展現況和機遇。同時,工總也致力吸引海外企業落戶,透過香港開拓內地尤其是大灣區龐大市場,強化香港橋樑樞紐功能。面對全球經濟格局重整,香港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必須以新思維靈活求變,把握新機遇。近年包括中東、東盟等在內的「全球南方」市場迅速崛起,消費力日增,企業積極尋求資金擴張,對港商而言可謂機遇處處。
新技術帶來無限商機
再者,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也為工商界帶來無限商機。工商界作為香港發展的參與者,工總未來會繼續充當不同持份者之間的橋樑和平台,推動新型工業及創科發展,共同推動大灣區、北部都會區和河套香港園區發展。企業應當善用北部都會區和河套深港合作園區等平台,繼續深化兩地協作。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業界共同努力下,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必將穩步實現,讓香港跨越困難、再創輝煌。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