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中國動畫啟蒙手塚治虫
「香港觀眾過去對動畫的了解以日本為主,國產動畫片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但其實動畫一直是中國電影比較出色的一個類型。」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何威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說。國產動畫電影有百年的悠久歷史,曾經一度蜚聲國際,影響了許多後來的漫畫大師。
1941年,被稱為「中國動畫片之父」的萬籟鳴和弟弟萬古蟾一同導演了全亞洲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的導演、日漫大師手塚治虫在看到這部動畫長片後,決定放棄醫學走上動畫的道路。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中國美術電影此後進入鼎盛時期,在特偉「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創作方向指導下,先後製作出《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三個和尚》《山水情》等一系列傳統風格濃郁的動畫電影,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丹麥第四屆歐登國際童話影展銀質獎等榮譽。
手塚治虫後來到中國訪問時,還專門畫了阿童木和孫悟空相聚的漫畫,宮崎駿也曾表達過《山水情》等中國美術電影對他的影響。
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對大公報記者表示,「無論如何,《哪吒》肯定是個激勵人心的案例!一直以來,大家對國人的『動漫產業』抱持懷疑態度,打入國際市場更加困難。這部電影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強大吸引力。通過現代動漫的形式,我們成功地將傳統文化元素傳遞給全球觀眾,這無疑是對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大公報記者徐小惠、顏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