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香港民研」造假的終結\卓 銘
「香港民意研究所」昨日表示,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將會轉型甚至結業。「香港民研」從過去單方面自詡是「民意代表」,屢屢假借學術誤導輿論、騎劫民意,到如今臭名遠播,甚至落得窮途末路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也是其長期以政治凌駕專業、欺騙公眾的必然結果。
由鍾庭耀主管的「香港民意研究所」,以及其前身「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直以來掛着「香港民意」、「港大」等名號,確實唬住了不少人,以為這是個高度專業的學術型機構。但實際上,無論是「港大民調」還是「香港民研」,其民調都與專業二字扯不上絲毫關係。不但以預設立場提出問題,更用小圈子形式「過濾」掉立場「不受歡迎」的受訪者,所謂的「民調」結果完全是在自說自話、造假、操縱數據。亦因如此,「香港民研」長期被譏為「鍾氏民調」。
收受外國勢力資助
「鍾氏民調」操縱數據和民調結果的手段可謂簡單粗暴。首先是操控樣本,視隨機抽樣這個統計學的基本信條為無物,直接預先挑選特定群體作為受訪者。比如2021年11月,其一項自稱有5324個原始樣本的調查中,就被揭只有不足1%受訪者立場傾向愛國愛港力量,卻有近九成人立場傾向「反對派」和「本土派」。
其次,「鍾氏民調」亦多次暗置傾向影響受訪者,例如2014年的違法「佔中」、2016年操控選舉的「雷動計劃」造勢,還有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選舉前,特地加入「白票」、「棄票」、「不投票」多個意思相若的選項,不但令結果趨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甚至有暗示、煽動市民投白票之嫌。
不論是2014年的非法「佔中」,還是2019年的黑暴,「鍾氏民調」都徹底變成政治工具。其間鍾庭耀聲稱經「獨立調查」後發現有九成市民支持實行所謂的「真普選」,卻被發現原來這九成人本身全是非法「佔中」支持者;2019年,鍾庭耀又公然支持黑暴,用屢試不爽的手法「證明」政府和警方最需要為暴力升溫負責。當時由亂港分子區家麟出任董事的公民實踐培育基金,還發起眾籌100萬,稱要委託「香港民研」撰寫所謂「民情報告」,幾乎等於在枱面上「購買民意」。
「付錢買民意」這回事,對鍾庭耀和「香港民研」來說可謂「家常便飯」。早在2004年時,鍾庭耀就已經承認接受「美國民主基金會」及「美國國家民主研究所」(NDI)資助,而眾所周知,這兩個機構長期以來都被視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白手套」,更與多個亂港組織有密切聯繫。
2014年非法「佔中」爆發,當時的「港大民調」還接受「美國民主基金會」(NED)、「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學會」的資助,在各項政治事件中製造有利亂港勢力的「民意」。到2018年,再有媒體揭發原來不少這些「民調」,都受到NDI的成員策劃操控,包括插手修改、加插問卷設計,政治操縱完全凌駕於學術專業。
NDI等機構長期跟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關係匪淺,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馬斯克剛決定解散USAID未幾,「香港民研」就宣告可能結業的消息,背後緣由也相當耐人尋味。
「香港民研」劣跡斑斑,從學術造假、誤導輿論、欺騙公眾,到打着學術幌子反政府、長期利用民調服務「反對派」,「香港民研」早就與學術機構的定位越走越遠,甚至本質上也已淪落成為亂港分子和外國勢力服務的政治工具。一個這樣的機構,怎可能不受到市民的鄙視、怎可能繼續有生存空間?「香港民研」落得今日窮途末路的下場,是其自身作出的選擇所致,完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