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應用/成立外科微創AI機器人中心 培養新一代醫學人才

  圖:港中深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揭牌儀式。\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攝
  圖:港中深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揭牌儀式。\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攝

  13日,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工智能學院同步成立的還有港中深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該中心將致力於推動前沿研究與醫療教育及健康領域的深度融合,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構建從基礎解剖學、腹腔鏡技術到機器人手術的完整培訓體系,幫助學生在安全的模擬環境中掌握前沿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院長鄭仲煊表示,隨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醫學領域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從傳統的開放手術到微創技術,再到機器人輔助手術,這一發展歷程體現了學校擁抱變革的決心。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將為醫學院學子們打造多元化的學習平台和提供寶貴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成為新一代的醫學人才,促進「醫學+AI」持續發展。

  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有一批AI領域的青年學者脫穎而出,他們研發的AI技術已應用於教學和科研。其中,港中深青年教授朱熹團隊自主研發獲得教育部相關部門認可與資助的AI學術系統,其AI學術導師系統(AI-Supervisor)與雲端材料加速操作系統(MAOSIC),實現了從實驗設計、執行到分析的全程智能化。經測算,單台系統其年均可完成大於傳統研究模式下100名博士生的等效實驗工作量和1000名教授的科研指導工作量。目前AI學術導師已經拓展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