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擁抱AI新機遇 深港一體化謀劃

  圖:在去年舉辦的深圳高交會上,參觀者在一展台了解一款人形機器人。\新華社
  圖:在去年舉辦的深圳高交會上,參觀者在一展台了解一款人形機器人。\新華社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自創辦以來,始終將人工智能(AI)作為重要學科建設,目前已成功打造了100多個國際一流的科研平台,匯聚了包括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全球2%頂尖科學家在內的頂尖科研團隊,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的青年學者也在這裏脫穎而出。此次港中深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無疑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工智能研究注入全新的活力,也為香港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港中深校長徐揚生是國際知名的機器人專家,多年來致力於推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香港中文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范劍青在國際學術界享有廣泛聲譽,此前也曾在香港任教,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和科研經驗。這些都為香港與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球科技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香港應積極把握機遇,加強與深圳乃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與交流。

  因地制宜構建創新生態體系

  一方面,香港可以借鑒內地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功經驗,加快構建本地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另一方面,香港可以依託自身在科研、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為大灣區的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助力這些企業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通過加強與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香港不僅能夠提升自身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還能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香港應積極投身於大灣區的建設中,與內地城市攜手共進,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深港一體化謀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僅是香港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