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場外交易將發牌 專家籲細化監管

  目前,香港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實施監管,但僅有9間持牌交易所,且主要服務專業投資者。龐大的零售市場則依賴未受監管的線上平台和場外交易(OTC)找換店,為洗黑錢、詐騙等非法行為提供了溫床。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在全球加密貨幣的體系下,犯罪分子洗黑錢變得十分容易。儘管特區政府早前就設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進行公眾諮詢,但有幾處仍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漏洞,應參考日本等國家進行細化及加強。

  據統計,香港OTC市場規模龐大,包括約100家交易所、數百台加密貨幣ATM 機、200多間OTC找換店與250個活躍線上交易服務商。然而,這些交易活動大多未納入監管範圍,導致多重風險。

  龐博文表示,一般而言,洗黑錢分為三個步驟:注入、漂白、上岸,前兩個步驟都可以完全依靠加密貨幣完成。犯罪團夥收到黑錢(現金),會直接通過OTC向賣家或地下平台購買加密貨幣存至個人電子錢包,再發送至香港的個人電子錢包,反覆這些程序,進一步隱藏交易來源提高匿名性,漂白黑錢,最後將這些加密貨幣重新套現,再投放到合法的實體金融體系,例如在港註冊的公司戶口用於投資,或是購買房產、汽車等大額資產再出售,一步步將資金包裝成看似合法的來源。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香港的加密貨幣監管將於今年迎來新機制。為了防範洗錢與詐騙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並與國際反洗錢標準接軌,確保市場安全與規範運作,特區政府將為加密貨幣場外交易(OTC)設立發牌制度,並要求OTC遵守《打擊洗錢條例》的反洗錢(AML)及客戶盡職審查(KYC)的規定。

  需登記監控業務錢包及交易紀錄

  此外,持牌人只能進行虛擬資產與法定貨幣之間的現貨交易,並需登記和監控業務錢包及交易紀錄。海關關長作為監管者,負責審批牌照、例行檢查、調查違規並施加懲罰,違規者最高可被罰款 100 萬港元或監禁兩年。

  不過,龐博文認為,有關機制有空間優化,免詐騙集團有可乘之機。首先,關於反洗錢要求,政府雖然建議持牌 OTC 建立完善的反洗錢政策和程序,安裝反洗錢軟件或工具以追蹤資金流向,妥善備存客戶和交易紀錄,以供監管機構查閱,「但如何識別異常並無清晰標準,商戶會否蓄意隱瞞同樣值得警惕,因此建議參考日本,要求定期上報交易數據,否則等事發後政府再來查,資金早已被清洗多次,無影無蹤。」

  在 KYC 認證方面,特區政府建議要核實客戶身份,評估並紀錄客戶的交易目的及性質,持續監控交易活動,龐博文認為,KYC的標準仍不夠詳盡,例如需認證的交易金額標準及是否每次交易前都需認證,政府建議方案並未涵蓋,「日本政府對實名認證的要求細化到每次交易,無論大小額度,且需綁定個人銀行戶口操作。此舉再結合定期上報數據,無論是對鎖定不法分子還是追蹤資金都大有幫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