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學院成立 培養頂尖人才 助力灣區AI發展

●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網上圖片
●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網上圖片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范劍青。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港中大(深圳)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范劍青。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發展增添生力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3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人工智能學院將構建「基礎理論—核心技術—產業應用」全鏈條研究體系,與大學其他學院共同形成跨學科合力,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培養路徑。學院將充分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致力於成為區域乃至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發展最具活力的創新高地,帶動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

  據介紹,學院首任院長為知名數學家、統計學家范劍青。范劍青曾獲國際統計學領域的最高獎之一考普斯會長獎(COPSS Presidents' Award ) ,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數年。

  「人工智能在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可能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今天,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既面臨算力突破、大模型湧現的歷史機遇,也面對數據安全、倫理挑戰等時代命題。」

  范劍青表示,人工智能學院是大學邁向AI教育、科研與創新前沿陣地的關鍵一步,計劃從三個方面進行打造,包括構建前沿學術體系、推動AI的跨界融合以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家國情懷的頂尖人才。據悉,學院計劃於今年9月招收首批學生,擬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及人工智能哲學碩士—博士項目。

  圍繞AI跨界融合 推跨學科交叉融合

  他指出,人工智能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重點學科方向之一,匯聚了一大批世界頂尖學者,學院將圍繞人工智能的核心領域和前沿方向展開,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學科生態。目前學院已經建立了一支由55名教師組成的隊伍,其中有六位是國內外院士,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六個關鍵領域,其中包括AI核心、視覺、大語言模型、機械人、數字孿生、計算架構、AI for Science、AI for society等。

  圍繞AI的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學院將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經濟、金融、生物、信息、自然科學與工程、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動這些學科的創新發展。

  華為中央研究院總裁熊彥出席學院成立儀式並表示,過去10年華為和港中大(深圳)已經在應用數學、無線通信、網絡優化、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開展了諸多合作,未來華為願意提供算力,提供華為的產業難題,供師生們更好地開展AI領域的前沿研究。

  徐揚生:深港基因結合 發展會非常好

  港中大(深圳)自建校以來便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積極構建人才學術交流機制,目前已有40多名學者入選2024年人工智能與圖像處理、網絡通信、運籌學、自動化工程等領域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徐揚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水平高,工業規模雄厚,也有許多創新產業,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很好的支撐,最關鍵的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希望在於優秀的年輕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實力,不僅取決於技術、產品和產業規模,更重要的是這個地區和國家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因此希望透過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培養一大批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流人才。他強調,在大灣區內,深港有着各自的優勢,香港高校的基礎科研實力非常強,深圳有着完備的產業鏈,具有很好的自主創新優勢,要統籌協調好,「兩邊的基因打造結合起來,一定會發展得非常好。」

  匯聚優秀科研人員 推進前沿科學研究

  當天,新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亦赴深出席學院成立儀式並參加揭牌。盧煜明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拓展辦學規模、為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重大舉措。人工智能學院將匯聚全球優秀科研人員與學子,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端人才,積極推進前沿科學研究,響應國家戰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