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4】「民調」助「泛民」配票 影響選舉公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藍松山)早前有報道指出,「香港民研」曾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時,收取「英國網絡觀察基金會」給予5萬英鎊進行民調,又於2016年接收「美國民主基金會」(NED)及「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學會」的資助,以進行2016年立法會選舉調查,製造有利反中亂港分子的所謂「民意」。「佔中三丑」之一的戴耀廷,在2016年宣揚所謂「雷動計劃」時,「香港民研」更在幕後助攻,通過發布所謂的滾動民意調查為反對派「配票」。

  「雷動計劃」由戴耀廷首先提出,其目的就是為反對派配票,把所謂「應該當選的人」送入立法會。該計劃與鍾庭耀的民調緊密聯動,每日發表立法會候選人的支持率,企圖向選民說明什麼人有機會當選,什麼人選情告急,並動用所謂「雷霆救兵」進行配票。

  當時,鍾庭耀主理被稱為「鍾氏民調」的港大民調為了影響選舉結果,一方面聲稱「泛民」支持率最高,另一方面又宣揚「民主告急」論,宣稱「泛民直選僅得10席破新低」,「建制可奪逾半議席」,刻意催谷反對派選民「一定要出來投票」。這說明「鍾氏民調」根本是按劇本演練的戲,而每日調查的樣本僅得一兩百個,非常不科學,其結果如何掌握在鍾庭耀手上。當時就有媒體指,「鍾氏民調」這種手法,完是抄襲台灣民進黨慣用的「悲情牌」,假借「民調」來催谷支持者出來投票。「雷動計劃」雖然將港大民研滾動民調最新數字結合成民調數據,試圖借學術機構之名提升公信力,但滾動民調本身也被質疑,包括有人認為其故意提高建制派支持度,為主流反對派打悲情牌。贊助該民調的兩間電視台,也質疑民調會用於政治操作,先後停止公布民調結果。

  媒體普遍質疑中立性準確性

  有線電視當時就報道,有關民調數據將會整合成反對派組織、有份贊助民調的「民主動力」的民調結果,而「民主動力」稱民調方便政黨調整選舉策略,以增加贏取議席機會,傳媒機構不適宜與政治組織共同贊助作選舉工程之用的民調。nowTV就說港大民研加入「民主動力」作為滾動民調的贊助人,令調查帶有政治色彩,中立性以至數據的準確性備受質疑。最終,戴耀廷等人均因為「雷動計劃」,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訴他們並非候選人或任何候選人的選舉開支代理人,而招致選舉開支,戴耀廷已表示會承認全部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