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報告:美國已成全球風險

●示威者戴上面具,在慕尼黑市中心舉行抗議活動。 法新社
●示威者戴上面具,在慕尼黑市中心舉行抗議活動。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定於2月14日至2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MSC於會前發布聚焦「多極化」議題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報告》指出,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提出的「領土掠奪」威脅,意味着美國「不能再被視為世界秩序的穩定之錨,而是一個必須防範的風險」。

  上任不足一個月,特朗普已多次宣稱要將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據為己有,還一再揚言「吞併」盟國加拿大。報告對此分析稱,來自華盛頓的訊號愈發清晰地表明,美國已不想再扮演所謂自由國際秩序的「守護者」角色。

  報告直言,「特朗普的勝選徹底葬送美國後冷戰時期達成的兩黨外交政策共識,即『美國對維護國際秩序負有歷史責任,並從中獲得深厚利益』。對於特朗普及其許多支持者而言,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是一筆糟糕的蝕本交易。」基於此,報告進一步推斷稱未來4年,特朗普政府將把遏制中國和支持以色列作為優先事項,同時放棄其作為歐洲安全保證人的歷史角色,將保衛歐洲的大部分負擔轉移到歐洲的北約盟友身上,只有當美國利益受到威脅時,特朗普才會選擇性地參與國際事務。

  G7成員稱美風險幅度超俄

  與報告同時公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指數」(MSI),顯示美國新一屆政府治下的外交關係前景,已被焦慮情緒籠罩。英國《衛報》引述調查結果稱,在其餘6個七國集團(G7)成員國中,美國構成的風險增長幅度都超過俄羅斯。對貿易戰風險的擔憂也顯著上升。

  在關於美國的章節部分,報告稱「特朗普主義很可能會開創美國外交政策的新時代」,指出歷屆美國總統堅信美國是維繫世界不可或缺的國家,而特朗普主義與之存在根本性分歧,他的願景缺乏對國際秩序的責任感,特朗普對格陵蘭、巴拿馬和加拿大的主權威脅,顯示他並不認為自己受到主要國際規範約束。這對合作安全架構已稀碎的歐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特朗普挑起的關稅爭端,也會讓歐盟經濟模式面臨的壓力升級,同時特朗普政府也可能助長歐洲內部的民粹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