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創新之城」再蓄力 人才培育儲後勁
蛇年新春伊始,DeepSeek等創新企業的崛起引發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熱議。在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潮也在湧動。近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專赴深圳調研,強調要培育壯大機械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依託深圳的產業優勢,致力於打造跨學科、創新性的國際一流教學與科研平台,培養專業拔尖人才,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事實上,「創新之城」深圳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已經十分迅猛,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同比增長約35%,工業機械人產品產量增長31.8%,為區域經濟總量增長5.8%帶來強勁「新質」動能;2025年新年伊始,深圳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等舉措。
高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無疑將為深圳帶來強大後勁。除了港中大(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深圳高校也均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及研究院,強化「AI+交叉」的創新人才培養,有望形成強大的人才培養矩陣。
正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空間機械人與智能控制專家徐揚生所說,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工智能的實力、發展前景,不僅取決於產業、產品、技術,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我覺得在十年內,這個地方就是人工智能的希望所在。」
深圳,有快速響應「一小時配齊95%手機零配件」的完備產業鏈,也需有「十年磨一劍」的育人耐心,具有自由創新精神的人才源源不斷地出現,城市自然有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