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埋睇好戲】《隔壁的房間》有別於艾慕杜華其他作品

●艾慕杜華同片中兩位女主角蒂達史雲頓(右)及茱莉安摩亞(中)合照。
●艾慕杜華同片中兩位女主角蒂達史雲頓(右)及茱莉安摩亞(中)合照。

  西班牙傳奇導演艾慕杜華(Pedro Almodóvar)選擇在他74歲的今天,展示了一套關於友誼和生死的英語長片《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今次電影在不同方面都有別於艾慕杜華過去的其他作品。

  最明顯的不同在於語言,《隔壁的房間》是艾慕杜華唯一一部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編寫和執導的長片。這一轉變讓電影在表達上融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境。雖然艾慕杜華的作品通常充滿了西班牙文化的元素,但這部電影更多地展現了英語世界的語言特徵和風格,影響了角色之間的對話和情感交流。

  在質感方面,與以往作品中那種情感豐富和色彩鮮艷的視覺風格相比,《隔壁的房間》則展現了一種更簡約、陰鬱的質感。影片的色調相對冷淡,燈光和構圖上都更為克制,使整體氛圍變得更加緊張和沉重,與他過去的作品,如2019年上映的《萬千痛愛在一身》形成鮮明對比。在電影美學方面,艾慕杜華以鮮明的視覺元素而聞名。他對紅色的迷戀眾所周知,然而這種色彩並非偶然,而是與角色和美術設計之間的微妙聯繫,埋藏着精心策劃的隱喻和暗示,形成了艾慕杜華獨特的電影美學。雖然主題有所不同,但音樂和景色依然保持着寧靜而輕鬆的感覺,調色盤也相對平和,某些鏡頭的對比更是極為美麗。

  艾慕杜華這一生都在瘋狂探討人性,以禁忌作為語言。在《隔壁的房間》中,他深入探討了孤獨、隔離和人際關係的脆弱等問題,這些主題在艾慕杜華的作品中並不常見,過去的電影多數聚焦於女性情感、愛情和家庭,而這部影片則更強調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孤獨感,讓觀眾體會到情感的深度和複雜性。

  勇奪威尼斯影展金獅大獎的《隔壁的房間》,故事是根據Sigrid Nunez的小說《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改編,講述一位成功的作家Ingrid(茱莉安摩亞飾)發現她疏遠的戰地記者朋友Martha(蒂達史雲頓飾)在醫院裏,被診斷出患有晚期宮頸癌。而Martha因為不堪實驗性療程對精神和肉體雙重折磨,決心按照自己的生存方法,以藥物自我了斷,就向Ingrid提出要求,問她能否住在隔離房間,陪伴她生活到最後。《隔壁的房間》或許不是你習慣的風格,但它讓觀眾對一些不常考慮的事情進行了有趣的自我反思。 ●文︰徐逸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