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自主研發AI學術導師系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批在AI領域嶄露頭角的青年學者脫穎而出,他們創新研發AI技術助力教學和科研。據悉,港中大(深圳)青年教授朱熹團隊自主研發獲得教育部相關部門認可與資助的AI學術系統,其AI學術導師系統(AI-Supervisor)與雲端材料加速操作系統(MAOSIC),實現了從實驗設計、執行到分析的全程智能化。經測算,單台系統年均可完成大於傳統研究模式下100名博士生的等效實驗工作量和1,000名教授的科研指導工作量。

  朱熹介紹,該團隊更新了10套智能化學實驗系統,包括中國首個智能化學實驗機械人系統。這些系統能夠覆蓋80%以上的化學材料實驗。在實驗創新性方面,從2020年開始,該團隊分析了絕大多數學術資料,構建起AI學術系統,旨在規避創新性低的方案,設計更具挑戰性的實驗。在評價體系方面,從2023年開始,該AI系統已具備一定程度的自主科研能力。對於創新性不高的論文內容,AI系統早已理解了科研思路,甚至實驗數據都已準備就緒。「我們在整理數據時,經常要跟學生進行討論。現在引入的AI導師系統,完全可以滿足學生對一些基本問題的詢問,更高效地協助和指引學生的科研實踐。」朱熹介紹,目前,AI學術導師系統應用於一些高校用於學術評價,亦通過公眾號的形式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科研思路分享。

  據悉,AI學術導師目前已經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