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哪吒》熱潮 弘揚中華文化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在內地廣受觀眾歡迎,上畫至昨天,總票房已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成為唯一一套非荷里活電影進佔全球影史頭二十位,而「哪吒」也快將乘「風火輪」駕臨香江。昨日有影片發行商宣布,將於香港及澳門發行《哪吒2》,分別在多家影院放映。我國影視製作人員心思十足,結合我國古代經典鉅著,運用現代動畫製作科技,精彩呈現中國神話故事,展示中華文化的迷人魅力,引起世人對中華文化的嚮往和興趣。香港更要借助中外文化薈萃的優勢,製作、傳播更多中華文化的優秀作品,為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賦予更豐富內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哪吒2》自今年1月29日即年初一在內地上映後,有口皆碑,票房節節上升。導演餃子攜原班人馬與來自全國近140個團隊、超過4,000位動畫人鼎力合作,歷時五年製作,將中國動畫電影創作帶向新高峰。電影延續了《哪吒1》的喜劇風格,角色數量更是《哪吒1》的三倍,而特效鏡頭數量更已超越《哪吒1》的全片鏡頭總數,印證了我國動畫技術更趨成熟。

  哪吒的故事源自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曾經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動漫作品,本港電視台在1986年和2001年製作的《哪吒》和《封神榜》劇集,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哪吒活潑而正義的形象深入民心,尤其吸引青年人。這次內地劇組製作《哪吒2》,以最新動畫科技演繹原著的神魔世界,為觀眾帶來新鮮感。不少海外觀眾都引頸以盼影片在海外發行,輿論紛紛預測,影片勢將在國際電影市場取得佳績。

  除了《哪吒2》外,以《西遊記》為題材的電腦遊戲作品《黑神話‧悟空》此前也在國際上引起哄動。有關中國傳統故事的影視娛樂作品近期取得海內外受眾垂青,一方面是由於作品極盡視聽感官刺激,另一方面是製作團隊具備深厚的文學與歷史底蘊,還有對經典文學作品有獨到的見解,通過大眾娛樂平台把心中所想的世界具象化呈現。有專家認為,中國文化出海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他們相信隨着中國科技、文化產業等領域的不斷發展,未來會有更多優秀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

  《哪吒2》在內地放映熱爆,推動全球對中國元素及中國動畫的關注,對推廣中國文化起積極作用,無疑相當成功。不過,要影片走出海外,則需要顧及到海外觀眾對中國名著未必十分了解。藉着影片,通過短視頻、文字分享,由網紅通過小紅書等平台解說,製造話題,增加觀眾對哪吒和《封神演義》的故事的了解,增進對中國傳統經典文學的興趣,積聚更多中國文化愛好者,將使中國文化的弘揚更上一層樓。

  《哪吒2》、《黑悟空》,以及去年由深圳歌舞劇院呈獻的《詠春》舞劇等作品取得空前成功,作為中外文化薈萃之地的香港也受到啟發。過去香港電影界曾經製作出《黃飛鴻》等展現民族氣節的作品,又有金庸武俠小說,唐滌生經典粵劇戲寶,俱蜚聲海外。我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文明互鑒的水平至今已趨成熟,藉着《哪吒2》在港放映,香港應不落人後,思考下一步傳播中華文化之路,例如集政府與企業資源,設基金與平台鼓勵年輕一代開發原創作品,以新穎方式演繹中華文化,以此培養新一代文創人才,為建設「中外文化藝術文化中心」賦予更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