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設防】百億票房,頂級驚艷只為破得一切相——觀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前集中哪吒完成了從「魔童」到英雄的覺醒之路,續集進一步探索其「神性」與「人性」的衝突與思考,例如面對友情和親情之間的愛恨情仇與公義時,其勇敢做出的掙扎與選擇。引發觀眾共情的一些反傳統敘事與人性探討,打破傳統正邪的二元對立。反派角色(如申公豹)被賦予了更多灰色地帶的色彩。導演以申公豹與父親和弟弟申小豹的濃厚親情來襯托出申公豹這個角色的可貴與可悲一面。給反派人物加上一些親情也是編劇導演的大膽創新,這樣更接近人的本性而使故事有溫度。
《哪吒之魔童鬧海》畢竟以哪吒為主角,通過神話外殼映射當代社會問題,聚焦孩童成長所產生的議題,即身份認同與家庭環境這一事實,有了這個前提,哪吒與敖丙的「異類」身份才會突出。在確認自己是異類的基礎上,逐一接納並創造輝煌。很多角色都破得有深度,如哪吒之母殷夫人展現戰鬥力或政治智慧的同時,並不缺乏「賢妻良母」的本質,在哪吒為了踢毽子而把父親李靖踢進泥牆的瞬間,她為了丈夫和孩子克服尷尬主動站出來和孩子繼續踢毽子。這種溺愛與情商可見一斑。父愛母慈的形象被刻畫得讓人十分感動。哪吒是在充滿愛的家庭成長,他天生帶來的魔性裏仍顯出重情重義的個性。在調皮搗蛋勇於闖蕩的同時又深深眷戀着親情和友情。以至他說︰「誰敢動陳塘村一根草,我就殺他全家。」這是為了更突出哪吒愛恨分明的個性塑造。若是放在正常的現實家庭片,這樣的個性使不得。但他是神話裏的小魔頭就顯得生動有趣。他的形象充滿正義,好打不平,雄赳赳氣昂昂地飛天遁地,敢鬧江湖勇闖東海龍宮,眼裏無生死,心裏無自己。他小小個子大戰龍王時歇斯底里:「我不管我活不活,我只要你死。」為了雪恨,竭盡全力。又為了挽救龍族的好朋友敖丙,大喊到:「我做不做仙無所謂,做魔丸我也很開心,我不許你死。」他就是這樣一個純粹決絕,氣蓋山河,縱橫宇宙的魔童哪吒三太子。
大家都在討論,為何《哪吒之魔童鬧海》竟然可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是故事好還是導演厲害?驚嘆之餘不免反思當下電影市場的普遍萎縮和迷茫困境。是觀眾不入電影院了嗎?是觀眾更喜歡免費或網絡廉價觀影嗎?都不是,觀眾買票看電影是物有所值和審美驅動,動漫場景的設計與製作讓人深入宇宙及深淵,體驗驚天動地的靈魂歷練及層級蕩滌。尤其是龍宮煉獄式的熊熊烈焰,漫天火海吞噬着那些煎熬的生靈,那些被困的龍族所潛藏的兇猛與吟嘯震顫心魄。在3D效果下如此身臨其境的身心歷劫,讓人煥然一新地體驗生的勇氣和光榮感。
影片的精彩與寶貴之處確是來源於對作品的精心炮製與弘揚傳統文化精髓的宗旨,場景設計中或融入敦煌壁畫、三星堆青銅器等元素,結合數字技術打造「新國風」的視覺奇觀。一些角色的重塑如太乙真人和無量仙翁的形象確為經典,並在經典上突破固有的僵硬與迂腐化。太乙真人,大腹便便,圓肥可愛,在身份擔當與搞笑風趣之間拿捏尺度,為師也為友,在威嚴中示弱在圓滿中求缺。袒護弟子哪吒的粗鄙任性,珍視魔童的善根慧性而永不放棄對哪吒和敖丙的栽培提攜。這是現實版的良師益友,為了重塑徒兒肉身親自下田撿蓮藕磨藕粉,召集大眾為其協助兩位愛徒得以重生。無量仙翁所代表的形象更是讓人意想不到,開始的笑臉迎人與慈悲背後卻隱藏貪婪與罪惡,導演餃子真是跳出三界外的高手,敢把千百年壽仙公的相破掉,這和主角哪吒的反抗精神高度統一。想起孩童的特性就是喜歡把鞋子反着穿,父母叫他不幹的偏偏要幹。如哪吒最後對敖丙說,我知道你會回來,因為我們還年輕,不知天高地厚。●何佳霖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