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九旬翁:每天閱報拉近與社會距離

●陳伯伯手持香港文匯報細閱。
●陳伯伯手持香港文匯報細閱。

  在嗇色園主辦可健耆英地區中心,一入門就能看到左側的報架上擺有當日和前一日的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該地區中心主任馬姑娘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每日早上會有同事為一些有需要的長者讀報,講一些重要的或有趣的新聞,「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互動,長者之間又能增加交流,傾談報紙上的內容。」

  今年97歲的陳伯伯是該中心的會員,昨日手拿着一份香港文匯報坐在大門附近細讀。他向記者表示,不習慣使用電子產品,要拉近與社會的距離,最習慣的方式就是看報紙,字體和圖片都夠清楚。

  「我最常從文匯報上了解科技進展,以及內地的情況。」陳伯伯一邊翻閱報紙,一邊說着,他特別高興每天能看看報紙,還希望今後能從報紙上了解更多養生知識、灣區養老等長者感興趣的資訊。

  據了解,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嗇色園開展公益贈報活動以來,兩份報紙在這裏都很搶手。馬姑娘說,不少長者想帶回家看,但數量有限,中心鼓勵長者現場看報,中心也將善用報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互動。因此,每日上午9時帶領長者們做運動前,已經增加一個讀報的環節,讓一些眼睛看不清的長者,也能緊貼社會的最新動態。

  穆家駿:加強學生了解國情

  今次公益贈報活動受惠對象大多是長者。在此之前,大文集團也曾贈報給本港的中學。在昨日的贈報儀式上,還邀請到過往受贈機構培僑中學老師穆家駿分享公益贈報的意義和感受。

  穆家駿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報紙承載的深度報道和多元視角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載體,同時能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成果、「一帶一路」的合作進展的報道,比理論更加生動,也能加強學生對國情的了解,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