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兩制」之利 協同發展灣區創科

  譚錦球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到橫琴、前海、河套等大灣區合作平台調研,反映中央高度重視關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大灣區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拔得頭籌、搶佔制高點寄予厚望。大灣區擁有國際一流的大科學裝置群和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廣東省正全力建設中試基地及中試驗證平台,並力推跨境電商及產業「走出去」;香港亦已準備好資金並推出多項支援計劃,支持創科產業及前沿科技研究。灣區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可謂萬事俱備,香港要勇於創新破局,在科研研發、產業轉化及「併船出海」上,用好用足兩制優勢,全面推進灣區一體化發展進入快車道。

  新春伊始,中國人工智能DeepSeek橫空出世、震撼世界,緊接着歐洲宣布投資千億歐元發展人工智能,美國亦成立總統科技委員會全面規劃領導科技發展。國際科技界認為,2025年將是全球科技變革全面提速的一年,各國科技競爭將空前激烈。

  善用大科學裝置發展前沿科技

  前沿科技創新是當今產業變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人工智能DeepSeek的突破,正是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的結果。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指出,要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採取「大兵團」戰役式作戰模式,讓「超級平台」產出「超級成果」。「超級平台」就包括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基建。

  目前香港數碼港建有「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廣東省建有和在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數量達10個,是支撐大灣區乃至我國攀登全球科學研究高峰的「大國重器」。這些大科學裝置,正帶來世界科技研究的範式轉型,即更強調依託大科學裝置、實施「大兵團作戰」方式,調動更多科學家及實驗室聯合攻關。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基礎科研能力,正好與廣東省的大科學裝置對接,讓香港的科研人員可善用大科學裝置、加快科研突破。

  目前香港將啟動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撐計劃,該計劃瞄準7個科技前沿領域,每項申請可獲批1億至3億元資助。特區政府可用好該計劃,在國際上吸納頂尖科學家來港,並與國家實驗室對接,讓香港在基礎科研上保持領先。

  對接中試平台做好成果轉化

  香港研發與「灣區智造」對接、科技與金融互促共進,同樣是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課題,亦是灣區制度創新的關鍵領域。

  廣東省近日公布措施,提出圍繞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智慧機械人等重點產業,推動製造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設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驗證平台,將在今年建成30家至50家省中試驗證平台。中試是產品大規模量產前的中間試驗,是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重要環節,經過中試驗證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

  國家政策鼓勵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發展成為灣區重要的中試基地,而新措施亦特別留位給香港參與,支持河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推動粵港檢測驗證合作。這為香港用好廣東中試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併船出海擴大跨境電商市場

  目前廣東省正力促製造業的服務型升級、深度融入國家生產網絡、創新網絡,並將在2027年前建設20個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拓展國際市場。香港可用好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等優勢,與廣東推進一體化合作,做大跨境電商業務,並利用自身出色的專業服務,建立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引進內地企業到香港落戶並建立管理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的國際或區域總部,助力內地資本及產業「走出去」,共同拓展中東、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等多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