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界冀推更多創新產業在港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恬恬)多位香港創新科技、數字經濟領域的專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全球科技和創新領域的競爭,準確投放資源吸引和培養高端人才、推動新興科技應用,提升算力能力,發展算力市場,借鑒特區政府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的模式發展人工智能(AI)和區塊鏈技術等新技術,推動更多創新產業在香港的發展。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認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將是未來十年推動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這兩項技術不僅能夠提升各行各業的效率,還能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應用場景,例如金融科技、數字資產、虛擬資產等,將深刻改變香港的經濟結構和社會運作方式。
他表示,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必須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上加大力度,最重要的是如何投放資源,做好人才引進和教育培訓,以及推動企業創新參與。同時,特區政府應牽頭推動一些大型科技項目在港落地,不僅能夠吸引企業參與,還能夠為相關技術的應用提供實踐機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團隊來港發展。
加強教育培訓 升全民數字素養
同時,政府還應優化政策環境,吸引相關高端專業人才,並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全民數字素養,例如學校加強對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相關課程的設置和應用,同時還應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業的支持力度,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持,吸引更多如DeepSeek這樣的優秀團隊來港發展。
數字資產經濟學院院長李智健認為,電商作為一種互聯網創業形式,可能已成為上一代的落後形態,而新一代的商業模式將圍繞「算力」展開,隨着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算商」將成為未來產業新的增長點和創新方向。「算商透過芯片、互聯網新的基建、數據中心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模式,是一種售賣『算力』的新模式。」
他強調,「算力」將成為未來商業的核心驅動力,並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創造出一個龐大的新商業生態系統。例如香港近年來大力發展的金融科技,受益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進步,而這些技術的發展又離不開算力的提升。香港作為一個新興的數據中心樞紐,將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技術也將為這一趨勢提供堅實的基礎。
對「算商」這一新興商業形態,李智健認為,這個新興市場是自由的,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應該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開放的市場環境,積極參與全球科技和創新領域的競爭。
他說,其次,香港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相關的頂尖人才留在本地發展,並積極推動技術盡量開源,締造新的文化土壤,以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協作的創新生態系統。
借鑒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工作模式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建議,應借鑑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的工作模式,由特區政府高官帶頭,整合各方資源,協調不同部門的工作,發展其他新興產業,並推動現有產業的整合與重構,以適應新的地緣政治環境影響和市場需求。
此外,他認為香港也需要從心理上作好準備,勇敢迎接新興產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唔好貪快。」陳家豪說:「發展新興產業不能只看短期數。」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蘇長荣認為,河套香港園區發展要全方位體現《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所確立發展定位的全部內涵,特區政府在規劃及運營上必須充分善用與科技城、大學城、香港科學園、數碼港等創科載體在作用上的協同聯通和功能互補,而在資金流動上,應最大限度地爭取河套香港園區的「國內境外」特殊優勢,實現落戶河套香港園區的內地企業跨境調撥資金的有效便利,以及國際產業資本投入的自由流動,使河套創科動能迅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