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風景】舞劇中的李白
呂書練
今年春晚有多場精緻的舞蹈小品,相對於以往,最大的特點是,無論是舞者及其舞姿,還是舞台布置,都極具傳統東方意境之美,簡雅、柔和、含蓄,又具靈動和韻律感,耐人尋味。我想起上月初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訪港演出的舞劇《李白》。
李白在唐代十大詩人中排名榜首,乃中國文學史上最家喻戶曉的詩人,他的詩風雄偉奔放中散發與生俱來的仙氣。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卻豐富多彩——少年得意,文武雙全,豪情萬丈;青年得志,暢遊天下,廣結豪傑。中年得寵,躋身翰林,卻遭暗算;晚年被放逐……但以1小時20分鐘的篇幅,只能截取其生平的幾個重要斷面。
整齣舞劇分三幕九節,外加序曲和尾聲,情節相當緊湊,獨舞和群舞交替,將中、老年後的詩人李白從激情、失落,到釋懷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酒意、詩情、舞姿互為交錯、融和。背景放在「安史之亂」發生後,詩人難抑滿腔家國情懷,與壯士披甲上陣,並揮毫寫下《永王東巡歌》。但好景不長,永王兵敗,詩作成為李白反朝廷的罪證而入獄,更被流放夜郎。詩人從重燃希望的激情到含冤繫獄乃至被流放的悲情在首幕《東巡歌》中概括交代。
身陷囹圄的李白卻在醉夢中看到盛唐長安,這是第二幕《將進酒》中的一段倒敘。那是他一段得意時期——詩名大噪的李白應皇帝之詔入宮,青雲直上,但其孤傲的才情和桀驁不馴的個性惹得眾大臣不快,尤其在他奉詔創作《清平調》獲皇帝賞識後,更招人妒忌。群臣爭相為其灌酒,內心不設防的詩人墮入圈套,終日沉浸於酒香而失去皇帝寵信,他無奈地拂袖告別翰林。
這段憶述中的「翰林別」是舞劇的高潮,經過與大臣們一番較量後,李白的情緒陷入低潮,詩情在酒精作用下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出來,他舞着長劍、懷着悲憤吟誦起《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半醉半醒中的獨舞和獨白,配以激昂的音樂,充滿力量感,帶動起觀眾的情緒,掌聲隨即響起。流放中的李白回歸大自然(第三幕《歸去來》),與山水相遇,與庶民同樂,不再執着於報國理想。釋懷的李白仍與酒為伴,但人的境界和詩的意境都注滿了愛,他的舞步顯得輕鬆、灑脫、狂放,猶如展翅的大鵬自由脫俗……
值得一提的是,同名舞劇雖有敘述,但當中穿插的多首詩作的創作時間與劇情背景並不脗合,編導者顯然着重於表現一代詩仙的獨特經歷和內心世界,而其詩作正是其心路歷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