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橫空面世 增進我國科技自信

  青 平

  唱衰中國AI產業是國外慣常招數,如谷歌前CEO曾公開稱「中國在AI領域落後美國十年」。此前部分人有刻板印象,認為美國的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產晶片和技術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短時間內「無法與美國產品相媲美」,美國一旦實施出口管制、技術封鎖,中國產業就要「玩完」。這些人常掛嘴邊的,就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人才不足、算力不夠、場景不廣等問題,可是最近橫空面世的DeepSeek真可謂「對症下藥」,給「恐美症」開足了三張藥方。

  破除AI「拚算力」迷信

  先說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DeepSeek的成功充分說明,中國有大量高質素科研人才。以前,業界「言必稱矽谷」,從美國「鍍金」回來,有谷歌、臉書的履歷和光環,總被「看高一眼」,但DeepSeek核心團隊成員均為內地頂尖高校畢業生,沒有「海歸」,說明中國完全有能力自主培養頂尖科技人才。此前,《紐約時報》統計報道稱,在AI尖端人才培養這項「關鍵指標」的競賽上,中國已經領先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甚至不久前還傳出美國科技巨頭「搶人才」,「定向挖角」中國AI人才的新聞。DeepSeek的成功說明中國不僅有人才,而且完全可以「技高一籌」。

  再說算力。過去業界信奉「算力出英雄」,越強大的算力、越多的英偉達晶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家公司AI是否強大的標誌。AI發展一度被簡單認為是「拚算力」的「主權AI」軍備競賽。可是,DeepSeek-V3模型僅使用2,048張「低配版」的英偉達H800GPU,就達到了競爭對手使用16,000張「高配版」英偉達H100GPU的訓練效果。這種通過採用MLA及MoE架構、FP8混合精度訓練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和優化策略的方式,使DeepSeek在性能與成本之間取得了極佳的平衡,減少了對高端晶片的依賴,實現了在較低算力需求下的高效運行,甚至倒逼美國同行反思對於算力的過度崇拜,拯救了「恐美症」的「算力迷信」,同時也打破了閉源模型在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為應對國際競爭和外部技術封鎖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DeepSeek的成功讓人認識到,創科發展並非只有「美國模式」這一條道路,更加完全可以另闢蹊徑、實現彎道超車。

  實踐技術開放共享

  最後說場景。從電腦操作系統、辦公軟體到手機操作系統,中國多次嘗試向行業「話事人」發起衝擊,但作為起步晚的後來者,最終都受制於應用缺乏、用戶較少等而悲壯收場。與OpenAI等主流閉源系統不同,DeepSeek採用開源模式,為全球開發者提供了資源庫和學習借鑒平台,推動行業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知識傳播,並提高了模型的應用範圍,不僅成功「入圈」,也成功「破圈」,甚至連OpenAI總裁在看到DeepSeek「攻城拔寨」後也公開承認自己在開源問題上「站在歷史錯誤一方」。DeepSeek這方面的成功說明,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和開放共享的創新模式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跨越文化障礙,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

  同樣,DeepSeek對於香港發展創科產業、應對周邊環境變化也深有啟發。它充分說明,「脫鈎斷鏈」、惡意打壓,阻擋不了創新發展的勃勃生機,小院高牆、捂「片」惜售阻擋不了AI革命浩浩蕩蕩的強大勢頭。恐懼「跪低」無濟於事,妥協退讓沒有出路,自立自強、創新突圍始終是贏得尊重的不二良方。我們也相信,有着同樣聰明才智和奮鬥拚搏精神的港人,也一定能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科發展新路,書寫新的香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