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蕭條現象看消費行為的代際差異

  羅珏瑜 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現今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消費行為呈現顯著反差,年輕人普遍選擇「躺平」,抑制消費,相反,擁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則消費意願高,重視生活質量,展現出活力四射的銀髮經濟。這現象不僅反映了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揭示了社會心理和性觀念的深刻轉變。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學者發布了一項名為「中國人私生活質量調查」的研究,該調查旨在分析中國人性生活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調查共收集了7,733份問卷,結果顯示年輕一代的性活躍度顯著下降,尤其是95後(1995年-2003年出生)中,只有約一半的人每周有性生活,這頻率低於80後和90後出生的人。此外,擁有配偶的95後受訪者中,過去一年沒有性生活的男女比率分別為14.6%和10.1%。

  調查指出,經濟形勢的低迷直接影響年輕人的性活躍度,尤其是90後和00後男性的性觀念趨於保守。性與生育之間的緊密聯繫被強調,生育率的下降與性觀念的變化密切相關。許多中產階級的性生活被剝奪,已婚人士的性生活頻率顯著降低。

  這一現象被稱為「性蕭條」,在年輕一代中尤為明顯。性蕭條不僅體現在生理需求的減少上,還反映在情感關係的淡化上。調查顯示,25%的大學生沒有戀愛經歷或意願,這表明他們對情感的興趣減弱。年輕人面臨着就業壓力、房價高企和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導致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忽視了個人的情感和性需求。

  老年人高社交需求促消費提升

  同時,現今老年人比上一代更傾向於提前規劃消費,重視長期的生活保障和品質。老年人通常有更強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這驅動了他們在社交活動和休閒方面的消費。相對而言,年輕人因為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對於戀愛和親密關係的投入減少,這直接影響了他們消費行為。這些變化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階段、經濟環境和社會心理,銀髮經濟與消極經濟則形成強烈的對比。

  隨着市場需求向老年人傾斜,可能加劇人口老齡化問題,影響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增長。生育率的下降亦將對經濟長期發展產生影響,從而改變經濟結構。因此,深入分析性蕭條現象及其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理解至關重要。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