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虛幣漏洞 恐助電騙洗錢
一半找換點免實名登記 執法部門難查資金去向
香港iFinex公司發行的「泰達幣」(USDT)是緬甸亞太智慧產業新城最常用的加密貨幣,成為隱藏電騙集團資金鏈的重要工具。記者近日到香港十多間俗稱加密貨幣找換店(OTC)直擊,發現「泰達幣」最受歡迎,其交易特質是隱蔽性高、流轉快速及去中心化。目前約一半找換點容許在無須實名登記情況下,將現金兌換為加密貨幣,令執法部門無法追查資金去向。有找換店負責人更教路,「如果要洗(黑)錢,就用個人(電子)錢包,無實名認證,而且隱蔽。」
據悉,新加坡成立的區塊鏈公司BCB創新有限公司,於2019年成為緬甸亞太智慧產業新城唯一的區塊鏈投資方、 區塊鏈技術供應商和集成服務商以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隨後,BCB區塊鏈的Fincy支付軟件也在亞太新城內推廣。
緬甸電騙目前最常用的加密貨幣是香港發行的泰達幣。本報記者日前在旺角鬧市,僅在總統商業大廈3層的商場中,就找到約15間加密貨幣找換店和3台找換機(加密貨幣ATM),提供買賣加密貨幣,幣種包括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泰達幣。
泰達幣與美元1:1兌換,沒有匯價波動風險,且容易流通及套現。有找換店商家透露,不少客人購買泰達幣後,再使用加密貨幣平台交易,購買其他投資性質強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等,開戶的入場門檻低至0元,最高5萬元不等,手續費也因應交易金額及幣種收取0元至180元不等。
店員教路個人錢包收款隱蔽
監管機構推出的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計劃,要求參與機構實名登記客戶資料,但由於找換店仍未受監管,店方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與計劃,記者粗略統計僅半數找換店要求客戶實名登紀。其中一間最低消費5萬港元的找換店,記者詢問是否需要KYC認證時,職員即稱「什麼都不用」,交易額亦不設上限。記者詢問收款使用平台錢包和個人錢包有何區別時,對方直接教路:「平台手續費高,且要實名登記,較適合投資。如果要洗(黑)錢,就用個人錢包,無實名認證,而且隱蔽。」
不僅如此,記者遇到參與KYC認證的加密貨幣找換店,發現對客戶身份認證相當寬鬆,例如多數找換店要求12萬或以上交易才需認證。有找換店表示,購買加密貨幣才需留存個人資料,套現則無需。換言之,無論是境外非法資金還是本地黑錢,只要將資金拆分成多筆小額交易,即便透過具備KYC認證的找換店,仍能輕易達成資金洗白,而透過香港市面上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找換店,更能快速將資金全球轉移,徹底藏匿其來源,更遑論市面上近半數找換店未設KYC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