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投訴夾公仔機升八倍 《大公報》再直擊「十夾十失」

近年涉及夾公仔機台的投訴持續上升,兩年間急升逾八倍,海關去年接獲158宗投訴,質疑商戶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但成功檢控及定罪僅兩宗。大公報記者昨日到夾公仔店實測,有機台涉嫌「出蠱惑」,夾10次也落空,公仔「永遠向內丟」,部分店不設保夾,花大量金錢「隨時得個桔」。
現時本港沒有法例規管夾公仔機店舖的營運,包括夾公仔遊戲的中獎率、商品內容及遊戲收費等,但近年有關夾公仔遊戲的消費投訴有上升趨勢。海關在2022年接獲16宗舉報,隨着夾公仔店舖越來越多,至2024年相關投訴,已增至158宗。但過去兩年的檢控及成功定罪個案,分別只有一宗及兩宗,投訴因缺乏相關法例規管,往往難以處理。
去年兩宗定罪 當局:適時執法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灣仔區一間店舖試夾10次,每次五元,結果全部落空,過程中發現爪子傾斜向內,即使可以夾起物件,但最終仍然會往內拋出。即使試用坊間流傳的「搖晃爪子」技術,仍然無法「出貨」。店舖現場不設保夾,所以最終空手而回,現場所見也沒有顧客成功取物。
《大公報》於去年底,曾經到多個夾公仔舖實測,結果發現機台暗藏多種「蠱惑」招數,包括在出口位置的隔板,加上膠條雙重阻隔,多間店舖的爪,一夾即鬆開,部分公仔的招牌紙牌,會被下層的公仔壓着,不可能「出貨」。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警方一直積極打擊非法賭博活動,並密切監察相關趨勢,適時採取情報主導執法行動。
麥美娟指出,根據《賭博條例》如要領取有獎娛樂遊戲牌照,須先取得《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下的公眾娛樂場所牌照。不過法院已裁定,一般供人付款以夾取機器內物品的夾公仔機店舖,現時毋須繼續按照《公眾娛樂場所條例》領取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政府會繼續留意市面情況,考慮有關夾公仔機店的規管問題。警方會繼續按照《賭博條例》,對一些假借夾公仔機名義進行的非法博彩活動,根據所搜集得到的證據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