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遇上春節 傳統習俗展當代生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申遺決議書還墨跡未乾,2025年春節已攜着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翩然而至。這些生生不息的民俗實踐,既是對聯合國非遺公約理念的生動詮釋,更構建起當代中國人文化認同的精神坐標。全國各地對非遺的演繹亦與時俱進,或將非遺融入當地特色,或以新手法表達,當春節的紅燈籠映亮世界更多角落,這場「非遺開年大戲」正揭示深刻命題:傳統節日不僅是懷舊的情懷載體,更是激活文化基因、構建精神家園的當代實踐。●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馮雷、小凡、黃慧報道
在武漢乘坐非遺剪紙地鐵專列
在今年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鏡頭聚焦在非遺市集,演員朱一龍從剪紙藝人手中接過一張精美絕倫的「武漢剪紙」紅色窗花,剪紙上,三隻鳳凰圍繞着黃鶴樓振翅高飛,栩栩如生,靈動非常。
2020年,湖北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武漢剪紙上榜。武漢剪紙源起清末,著名雕花藝人蔣傳德遷居漢口寶善堂製作木版年畫,兼營雕剪花樣,傳藝授徒。
今次登上春晚的剪紙作品名作《楚鳳名樓賀新春》,圖案中間是黃鶴樓,三隻鳳凰代表着武漢三鎮,圍繞着千古名樓飛翔。「這個活需要非常細心、細緻,我是用刻刀將圖案一刀刀地刻出來,每隔一個半小時還要稍微休息下再剪。」武漢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沈松柏介紹,剪紙濃濃的非遺元素營造了熱鬧的市集場景,展現出濃濃的年味。
春節期間,遊客還可以在武漢乘坐非遺剪紙全景地鐵專列。車身上,黃鶴樓的詩意、長江的雄渾、吉慶街的煙火氣息等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幅生動的武漢城市圖景,為地鐵車廂注入了濃厚的春節氛圍;車廂內,則精心融入年夜飯、收紅包、放鞭炮、拜年等新春場景,每一處剪紙細節都滲透對新春的祝福。
來鄭州欣賞「箜篌」海洋表演
今年春節,鄭州海昌圍繞「首個非遺中國年」,通過非遺民俗演出、海洋演藝創新、NPC場景互動等3大全新主題呈現,為遊客帶來年味滿滿的新春遊玩體驗。踏入園區,傳統舞獅、川劇變臉等非遺演藝輪番上演,熱鬧非凡;潮汕英歌戰舞在鑼鼓聲中華麗登場,恢宏的氣勢獲得遊客陣陣喝彩;其中,「七彩祥雲煙火秀」是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繽紛的色彩將新春的氛圍烘托到極致;皖南魚燈、海鹽滾燈、孔明燈與中原之海的祈福大典等海洋演藝融合,以靈動的舞姿和閃耀的燈火祝福遊客新年快樂。燈火璀璨的夜空中,擁有千年歷史的河南確山「火龍打鐵花」照亮夜空,鐵火流星如煙火瀑布般傾瀉而下,帶着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的祝願,為遊客送上年味兒十足的非遺中國年。
此外,內地首個與河南文化結合,並融入中華代表性非遺「箜篌」的全新海豚主題演藝《海豚奇幻秀——豫見海洋》,用中原之海的藍色讚歌為大家敘述河南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脈動與歷史傳奇,大年初一首秀現場遊客爆滿。當中牟非遺箜篌奏響時,更帶來了弦動閱古今的觸動與體驗。中原首隻帝企鵝寶寶元元等新生代和花棉襖企鵝天團、戴紅圍脖的海獅等海洋瑞獸萌寵也都換上了新裝,和大家一起迎新春拜大年。
於澳門將創意年畫帶回家
春節張貼年畫以增添喜慶歡樂的節日氣氛,不僅是中國人過年獨有的儀式感,也承載着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憧憬。今年新春佳節,澳門美高梅聯乘國家一級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舉行以年畫為題的新春節慶展覽,為市民和遊客打造多元文化體驗,攜手為中華傳統文化精粹注入當代活力。年畫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春節張貼年畫,表達祝福吉慶之意,是中國人過年獨特的儀式感。題材豐富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增添了許多喜慶歡樂的節日氛圍,反映了民眾樸素的精神信仰和心靈追求,承載着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年畫以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因而斑斕多彩,或明艷濃烈,或清雅雋永,既有豪邁質樸之美,亦見細膩秀麗之雅,展現出無盡的藝術魅力。今次聯乘活動除了在媽閣塘片區展出恭王府博物館22幅呈現地域特色的珍貴年畫藏品,更特設「年畫自助創意工作坊」,讓訪客對年畫藏品進行「潮流二次創作」,親手體驗非遺拓印技藝,將自製年畫帶回家。
江西舉辦非遺點亮生活展
步入茶室,茶的芬芳與瓷的韻味綿延千年,一捧香茗、一件瓷盞都承載着深植於民間的江西茶、瓷文化;書房內,筆墨紙硯連綴起時代的回音,精緻的文房雅器展現着贛鄱大地上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客廳裏,能工巧匠們把藝術雕刻在建築與器物之上,在精雕細琢間傳承着源於生活的匠心匠藝……江西在春節前夕開展的非遺點亮生活展匯聚了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100餘件套,主要涵蓋一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世界記憶名錄項目以及江西省內14項國家級、14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展覽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選取百姓熟悉的生活情境,創設茶室、書房、客廳三個典型生活空間,貼合新春佳節,營造出喜氣洋洋的歡快氛圍,場景式展現非遺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相映成趣、互融共生。在這裏,每一處場景既是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間,也是非遺的存續發展空間,穿行其中,深深感受到的是非遺與現代生活相融的澎湃活力。
在傳統花酥製作技展位前,簇擁了許多年輕食客。一枚枚花酥,如花瓣般綻開,五顏六色,令人賞心悅目。花色不同,內餡也不同,有烏龍茶、龍井茶、奶黃、陳皮豆沙等口味。傳承人徐千宜介紹,她在傳承古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開發了多種新口味和造型,使手工花酥更受年輕群體喜愛。春節前,花酥一度供不應求,訂單一直排到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