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思誠設法請「大佬」演《唐探》 周潤發拍戲收徒 率王寶強 劉昊然跑步

●周潤發(右)在拍戲期間擔當「跑步大使」,帶着王寶強(中)和劉昊然練跑。
●周潤發(右)在拍戲期間擔當「跑步大使」,帶着王寶強(中)和劉昊然練跑。

●導演陳思誠認為要以史為鑒,以史為鏡。
●導演陳思誠認為要以史為鑒,以史為鏡。

●周潤發被視為演舊金山唐人街堂主的不二人選。
●周潤發被視為演舊金山唐人街堂主的不二人選。

  《唐探》電影系列第四部《唐探1900》於內地賀歲檔開畫至本月12日,票房收入已超過29億元人民幣,口碑票房叫好叫座。導演陳思誠與戴墨連同兩位「唐探」王寶強、劉昊然與新加入的「唐人街堂主」周潤發(發哥)一同分享拍攝感受。發哥今次與內地劇組合作很快就能融洽相處,除因為劇組是看發哥的影視劇長大外,發哥還在拍戲期間擔當「跑步大使」,帶着王寶強和劉昊然練跑,王寶強都不禁笑說:「每天花半小時跑四五公里,之後就開工感覺很健康。」●採訪:阿祖 攝影:郭木又

  對於《唐探》系列至今已衝破100億元人民幣票房紀錄,而今次《唐探1900》屬前傳卻非第四集,導演陳思誠表示:「剛好《唐探》十年,十年我們在想,怎樣能更有意思的,更自由的來講這個故事,聊到唐人街其實不用詳細去說唐人街的由來、它的淵源、為什麼會有唐人街,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你發現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光彩的所在,它其實可能代表那個時代的一些屈辱,一些落後,所以其實你越挖掘那個時代你會發現越有故事,越有意義,而且我一直說以史為鑒,以史為鏡,我覺得歷史都是循環的,所以其實今天可能是二戰結束後,地緣政治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三次工業革命結束後,好像在存量博弈的當下,又有一些新的摩擦加劇,我覺得不得不去反省和思考,因為我覺得人類要有居安思危的這樣的一種信念在裏面。對﹗尤其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因為其實我們剛過沒有多少年的好日子,所以其實我一直說需要有居安思危這種思維。」

  開工前跑步夠健康

  王寶強與劉昊然這對「唐探」合作已早有默契,今次加入發哥又是否火花四濺?發哥笑答:「我收穫最大,我收了一個徒弟(王寶強)、一個乾兒子(劉昊然),一個親兒子(戲中兒子張新成)未有到來,王寶強天天跟我跑步,劉昊然就一天不來,然後來兩天。」王寶強即笑說:「一跑就跑出火花來,每天花半小時跑四五公里,之後就開工感覺很健康。」發哥大讚王寶強很乖每天都跑,即使發哥不在時王寶強也去跑,而發哥耍太極時身為少林高手的王寶強就會教他,問有發哥在片場,是否充滿歡樂氣氛?發哥笑說:「不樂,不樂,因為有我待在片場不出去,以前他們一拍完就走,現在有我在這邊他們都不敢走,對吧,挺苦的!」問到跟發哥合作會否有壓力?劉昊然透露最初知道要跟發哥合作是有少許壓力,王寶強補充說:「一見面接觸後,顧慮和擔心就消除,因為從小就看發哥的電影,長大後腦海對他感覺又熟悉的,所以這次能跟他合作太棒了,又一起跑步、又拍照!」發哥笑指他們應該很苦,下次還是不要拍電影,要改拍動畫好了。

  堂主角色早定發哥

  陳思誠透露戲中前設的舊金山唐人街堂主角色,在寫劇本時已代入了發哥,發哥是不二人選去演這「最後一位大佬」,他指自己這一代是看發哥的影視劇長大,從《上海灘》開始,一直到《賭神》,他很多形象從小就伴隨着大家,像寶強哥所說他們對發哥並不陌生:「今次這個人物不僅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華人一個奮鬥歷程,也都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站住腳的一個大哥,關鍵他身上應該有一個僑民的風範、風采,環顧未有這一人,內地與港台的演員氣質不一樣,身份認同其實很重要,香港演員內心、身份上具備了這種形象,後來發哥又到過荷里活拚搏了一個歷程,真的未有其他人選,所以要想辦法請大佬出山!」

  被非母語對白考起

  發哥於戲中以普通話及英語對白演出,尤其結局一場重頭戲以英語道出一段發人深省的獨白,慣拍荷里活電影的他又有否難度?發哥直言兩種語言均不是其母語,自然會感到有點壓力,但他感謝劇組為他將劇本中的普通話都寫上拼音,然而於第一稿中的英語對白,是以1900年莎士比亞式的英語去寫,他表明曾經推辭演出:「我收到第一稿時都推了,我覺得那個年代的英語太深,後來改回用白話我就可以,因為始終要演員明白,不明白就好難演,加上又要講普通話,兩種都不是我的母語,是有點壓力的。不過我這個歲數,好多謝導演給我這個機會,因為演員經常都希望有新挑戰、新刺激,加上有兩位那麼好的演員,更加相得益彰。」發哥又即場答謝大家對他的鼓勵。

  至於劉昊然今次也有不少英語對白,他表示拍攝前也有好好地練習,尤其在最後翻案一場戲要講大量英語對白,他自問從小英語學得不太好,但慶幸上一部戲《解密》跟約翰·保羅·庫薩克(John Paul Cusack)合作時也要用到英語,曾聘用了一位香港英語老師,一直跟着到片場為他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