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優勢互補 促產業創新升級
董清世 全國政協委員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進行調研,彰顯了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啟示粵港澳大灣區各市應互補優勢,加快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激勵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更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以實際行動加大投資力度,促進灣區融合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年底在視察澳門時發表重要講話,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指路引航。特區政府應深刻領會講話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緊握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擁有高度國際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基礎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不僅培養大量優秀人才,還為大灣區的創新科技提供寶貴的智力資源。近年,特區政府持續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港工作,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大灣區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創新基礎支撐。大灣區內地城市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製造能力,能夠迅速將香港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種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橫琴、河套、前海等合作區正是粵港澳優勢互補合作先行先試的積極探索。
夏主任此次調研之行,展示中央全力支持引導粵港澳結合各自優勢,利用橫琴、河套、前海等合作區,加快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人才鏈,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夯實大灣區產業發展基礎,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高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中央重視支持下,大灣區發展進入快車道,香港更應把握大灣區一體化合作的主線,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具體而言,一是要加強與內地政府的政策協同,共同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例如可以簡化跨境投資手續、降低稅費負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以更加開放、便捷、高效的政策環境,吸引更多內地和外資企業來港投資興業。二是要積極引導和支持產業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特區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創新基金、提供研發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從而培育出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 。三是香港工商界要主動作為,扮演好耐心資本和新產業領頭羊角色。香港工商界熟悉兩地情況,具有國際投資視野和經驗,要積極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和用好各合作區平台,從長遠角度對香港的未來進行多元化投資,更注重投資回報期較長的新產業,助力香港改革創新,開拓新發展領域,共同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