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華】古人觀星窺「天機」 「熒惑守心」是凶兆?

●當火星逆行停留在「心宿二」時,稱為「熒惑守心」。圖為火星逆行軌跡。 網上圖片
●當火星逆行停留在「心宿二」時,稱為「熒惑守心」。圖為火星逆行軌跡。 網上圖片

  《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了一則有關「熒惑守心」天文現象的故事。「熒惑」是古人對火星的稱呼。因為火星熒熒如火,但亮度和運動都是不規律的,古人因此認為這是「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象。「心」,指的是心宿二,那是一顆紅色的恒星;而「守」,則指二者相遇而且在相距不遠處徘徊一段時間。故此,「熒惑守心」即是指火星(熒惑)「守」在「心宿二」的天文現象。在古代,這可是大凶之兆。(按:行星逆行實際上是一種視覺錯覺,由行星軌道速度的差異引起。)

  《史記·宋微子世家》寫宋景公三十七年,出現「熒惑守心」天文現象。「熒惑」在古人心中,本來就是主災劫,再加上《史記》說心宿區是宋國的天區,所以景公十分憂心。於是,他便去問掌管星象天文的子韋。

  子韋聽後,便教他李代桃僵之策,說道:「可以把災禍移到相國身上。」子韋的意思就是讓宋國宰相遭遇劫難,以應「熒惑守心」之害。

  宋景公沒有答應,因為他認為宰相就像是他的手足一般,不能捨棄。於是,子韋又教他:「那你可以把災禍移到百姓身上。」宋景公聽後,依舊不肯,他說:「國君靠的就是百姓。」子韋於是又提議:「可移於歲」,即是用今年歉收作為替代。可是,宋景公還是不依。他指出:「年成歉收,百姓貧困;沒有了百姓,我還能做誰的國君?」

  這又不行,那不肯,理論上司星子韋應該很生氣。可是,他偏偏高興起來,因為宋景公是真的能顧念臣下與百姓,配得上作為宋國的國君。於是,子韋說道:「天高聽卑」(天雖然處於很高的地方,但能聽見地上的訴求)。宋景公三出善言,結果當然是天從人願,「熒惑」果然移徙「三度」,宋景公與宋國都免於災難。

  這個故事除了見於《史記》外,也能在《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看到。除了是敘述方式稍有不同外,內容大致一樣。或者,《呂氏春秋》就是《史記》的參考對象;又或者,兩本書都是參考了同一本書。另外,在《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21章也有類似的故事,不過主角就換成了齊景公和晏嬰。

  漢相翟方進「盡節轉凶」

  「熒惑守心」在漢成帝綏和二年也出現過,而這事也記載在《漢書·翟方進傳》。同樣的事,結果卻大不同。當時,漢相翟方進的僚屬以「熒惑守心」要求他「盡節轉凶」——以一人之命救闔府三百餘人。可是,翟方進卻遲疑不決。

  於是,漢成帝便按捺不住,派遣尚書令至相府宣讀上諭,斥責翟方進:「惟君登位,於今十年,災害並臻」,並明言道:「朕誠怪君」,只不過心尚有不忍。今賜予翟方進「尊酒十石,養牛一」,要求他好好思考一下。言下之意,就是漢成帝要求翟方進承擔一切罪責。結果,「方進即日自殺。」成帝也投桃報李,為其風光大葬——「天子親臨弔者數至,禮賜異於它相故事。諡曰恭侯,長子宣嗣。」

  ●葉德平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統籌主任、「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