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做一個「不求上進」的人

  伍呆呆

  我時常在自己的文字裏寫到我是個舊式的「老人」。

  舊式老人的標誌之一,大抵就是不能接受過多的現代科技,亦無法與常人一般感受和享受現代科技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因此至今我依舊喜歡讀紙質書,看大銀幕電影。曾有朋友批評我「冷漠」和「不求上進」,我的「冷漠」是我對現代科技的新事物漠不關心甚至遠離,「不求上進」則是不大跟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

  今年春節假期,我在家重溫了兩部人類情感與現代科技相關的舊電影。

  一部是美國科幻愛情電影《她》,這部在2013年拍攝的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2025年的故事。男主角西奧多是個寂寂無名的小作家,他孤獨而內向,事業的不順利導致他和妻子產生矛盾而分居,他因而加入科技公司的AI實驗,通過測試,科技公司給西奧多匹配了完全符合他對完美女性要求的「薩曼薩」。薩曼薩風趣幽默,善解人意,擁有普通人類沒有的智慧,西奧多很快地和她無話不談,薩曼薩用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神速的進化激發了西奧多內心深處的情感,他愛上了那個看不見摸不着,只是用聲音和自己對話的AI,以至於他得知薩曼薩同時是幾百個人的「薩曼薩」的時候,甚至感覺憤怒和被欺騙……

  如今已是現實世界的2025年,而早在2022年,谷歌的一位工程師就公開聲稱他對自己正在研究的聊天機器人產生了知覺。所有的科幻故事最終似乎都能成為現實。後來有人說,過去的AI滿足了人類的物質慾望,把社交媒體變成一個爭奪人類注意力的戰場,而如今的AI,包括當下正被全球熱議的DeepSeek,都和「薩曼薩」一樣,正在和人類建立親密關係,可以替人類去做除吃喝外的幾乎一切事情,當然,它也能替那些享受它「貼心」幫助下的人類安排如何吃喝,甚至如何思考。

  另一部拍攝於2017年的日本家庭喜劇片《生存家族》裏沒有AI。城市停了電,手機用不了,電腦用不了,班上不了,交通完全癱瘓……電足足停了2年,人類只能離開城市,四散去往鄉村,用幾近失去的原始生存能力努力生存下去。主角一家因此才在漆黑的夜晚看到了星空,回到了人類真正賴以生存的自然之中,在沒有手機的影響,只能抬起頭看對方的時候,尋回了家人間原本應有的愛。

  在與機器人有關的電影《終結者》和《黑客帝國》裏,機器人都在消滅人類和控制人類,令人看了心生恐懼。而《她》的故事結尾,「她」並不屑於消滅和控制人類,人類於「她」而言,不過是「她」汲取智能養分的一個圖書館,「她」汲飽了養分,便選擇消失,離開人類,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我與朋友聊天時最常說的兩個問題是「你想要什麼」和「你在幹什麼」。與無所不能的AI相比,這大概是兩個近乎弱智的問題。因為,人類想要吃好一點,就發明高科技的食物,把自己吃病了,然後發明高科技的藥物和醫療器械去挽救自己;人類想跑快一點,就發明飛機,比飛機還快的高鐵,然後嫌交通工具快,嫌生活節奏快,又喊着要回歸「慢生活」;人類什麼都想要多一點,就大量生育,大量破壞性地攫取和爭奪自己棲身地的一切資源,然後人口多了,資源被破壞了,也不夠用了,便升級破壞和爭奪的能力……如此惡性循環,每一個時代的本質都大同小異。AI不知道算不算惡性循環中的一環。

  作為一個舊式的「老人」,我願意一直地「冷漠」和「不求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