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界:港可成內地跨境電商「外循環」支點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子龍)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到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合作平台進行調研。多名香港政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擁有優秀的空運、海運、陸路運輸,擁有高度自由的貿易環境和先進的金融體系,可作為內地跨境電商「外循環」的支點,成為區域電商物流中心。他們建議,未來可將內地的貨品在香港暫存,整合後統一運往全世界,從而有效降低運輸成本。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物流和貿易中心,擁有高度自由的貿易環境和先進的金融體系,能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靈活的資金運作、外匯管理和跨境結算服務。透過香港的自由港和國際化金融體系,企業能加速資金流轉並降低風險,尤其在面對全球市場時,香港的國際優勢可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戰略支撐。
他指,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家空運第一大機場,可充分發揮直連港珠澳大橋的獨特優勢,探索建立大灣區各大機場聯運合作新模式,加速海外倉全球部署,而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政策、雙「15%」稅收優惠政策等,為港資企業進行跨國電商發展打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
倡內地貨暫存港 整合再統一發貨
林至頴提到,現時許多跨境電商都以「海外倉」的形式作管理,即會先將其貨物運輸到目的地地區的海外倉庫進行備貨,當電商平台收到訂單後,便從最近的倉庫直接發貨,從而減少運輸時間。其實,許多內地輸出的貨品,可以先暫存至香港,利用香港自由港的地位,隨時靈活地把貨品運送至海外市場,特別是針對一些具有時效性的貨品,相信可有效縮短運送時間,降低運輸成本。
在談論跨境電商時,線上支付及貨款回收都是重要的一環,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資金流,相信在新的商業模式,香港可以發揮支撐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作用。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認為,香港海陸空物流網絡覆蓋全面且高效,已成為內地知名電商出口海外市場的橋頭堡,相信未來可定位成區域電商物流中心。「現時網上電商平台非常發達,然而客戶所購的通常是『散貨』,單件運輸成本較高,香港擁有最好的空運、海運、陸路運輸條件,可以作為內地跨境電商『外循環』的支點。」
他強調,區域電商物流中心會是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資源投入,除了與內地不同城市加強溝通聯繫,還要走出去,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跨境電商服務,推動香港與更多國家及地區達成自由貿易協議,推動香港發展區域電商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