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多元發展貢獻家國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月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導未來十年國家教育發展。特區政府昨日就《規劃綱要》舉行宣講會,邀請了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主講。在教育強國的路上,香港不能缺席,應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殊優勢,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家認同,進一步深化與內地、國際的教育交流,着力培養擁有多元廣泛知識具備家國情懷的新世代人才,為打造國際教育樞紐、建設教育強國作出香港貢獻。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去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中央決定在2035年完成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
《規劃綱要》是首個以教育強國為主題、以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重要任務的國家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機制,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設,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教育強國,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香港教育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應有之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香港市民素有愛國愛港光榮傳統,這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教育界首先要思考如何做好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更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在課堂教學、學習活動及組織學生到內地交流等,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培養更多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的棟樑之才,為國家和香港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香港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區政府去年年底成立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增強政策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對準「八大中心」戰略定位的人力需求,從頂層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一體化發展,全面落實科教興國工作。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上月公布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25,香港有來自5所大學共38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當中更有19個學科躋身世界前50名,在理學、工學、計算機科學、商業與經濟等焦點學科領域中,香港都有5所大學打進世界百強。香港以卓越的教育資源與開放的國際化視野,在高等教育領域有顯著優勢,足以成為中外推動教育交流合作的絕佳平台。
香港一方面要加強推動大灣區教育合作,善用北都大學教育城發展,與大灣區產業鏈深度對接,推動教育人才、科技一體化,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發展「一帶一路」教育網絡,實施「絲路學者」計劃,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來港發展,成功打造「留學香港」品牌,促進香港和國家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