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30億資助研前沿科技 涵AI等7領域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交文件,介紹「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的主建議框架及落實細節。圖為本地科研實驗室。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交文件,介紹「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的主建議框架及落實細節。圖為本地科研實驗室。 資料圖片

  創科局:預計最多30項目 2025/2026年度邀八大學提交申請

  去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以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在前沿科技領域提升基礎研究設施,並推動科研協作發展。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提交文件,介紹計劃的主建議框架及落實細節。有關研究需要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瞄準的7個前沿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並必須由國際頂尖人才帶領的科研合作,由計劃提供配對資助,每項申請可獲批1億至3億元資助,用於研究營運、購買設備與其他研發開支。預計計劃可於2025/2026年度邀請八所資助大學提交申請,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公布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創科局及創新科技署近日向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透過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可為香港吸引國際頂尖人才並促進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合作,支援科研機構的科研容量,包括硬件配套、科研團隊及設備裝置等,從而鞏固和提升創科生態鏈上游的底氣,並帶動中、下游的產業發展,以支撐創科鏈的全面發展。

  設督導委會 確保項目屬頂尖

  計劃要求由香港八大作為主要申請機構,但可由大學、科研機構和其他單位共同提交,相關主題需要基本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以及深空、深地、深海和極地探索7個領域的基礎研究,其鼓勵涵蓋多於一個前沿科技領域;但考慮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局方亦會因地制宜,同時考慮其他與香港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前沿領域,由特別成立的督導委員會按個案考慮申請研究的前瞻性及原創性。

  創科局在文件中強調,申請項目必須包括國際頂尖人才帶領的科研合作,各校研究設施的領軍人才須為過去10年於香港以外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研究分支工作3年或以上的科研人員,並最快可於提交申請前6個月內到任,全職形式領軍人才會獲優先考慮。

  為鼓勵大學及機構投放資源於吸引人才,計劃會以配對形式提供資助,研究人員/學者薪酬資助比例最高為 1(政府):1(申請機構及其他資金);其他開支則提供最高4(政府):1(申請機構及其他來源)配對。

  若研究未符條件 會提早終止協議

  局方表示,每項獲批申請料可提供一筆約1億至3億元的資助,即計劃合共會有10個至30個項目,以進一步綜合及壯大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優勢。而獲資助的研究設施亦需要在簽訂協議後18個月內開始運作不少於5年的時間,若研究表現未符相關條款,政府有權提早終止協議,及收回沒有用於相關用途的資助。

  文件指,計劃亦允許大學運用撥款,確保參與的現有科研團隊成員維持其薪酬水平,又或聘請額外人手支援其原有教學工作以便其專注於研究;知識產權方面,則會讓研究團隊/發明者的相關利益分配不少於七成,以提供更大誘因,促使本地、內地和海外研究團隊參與計劃中的前沿科研工作。另申請的大學亦要提交相關的人才培育、研究成果、跨領域合作等績效指標,以供審批。

  創科局表示,已於去年10月就前沿科技計劃的框架諮詢八大,預計可在今年中前向財委會申請,於「創新及科技基金」開立30億元的專屬分目推行計劃,並在2025/26年度邀請各大學提交申請,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