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是教科書式家教經典

  蔡恩澤

  走進電影院,本以為看到的是《哪吒2》中魔童的奇幻冒險,看完後卻驚覺,這哪是什麼簡單的童話,分明是一部蘊含深刻家教理念的育兒寶典。

  餃子導演通過《哪吒2》,傳達了一個核心主題 —— 打破規則。哪吒調皮搗蛋,李靖夫婦從未懲罰他,而是給予溫柔回應與陪伴。哪怕被哪吒的毽子踢飛,也會立刻爬起來繼續陪兒子玩耍。電影用大量鏡頭表明,培養一個勇敢且有愛的孩子,靠的不是打罵、貶低,而是包容、理解、接納與無條件的愛。

  餃子導演為何如此創作故事?這與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他出身於充滿愛的原生家庭,父母從未壓迫過他,給予他充足的愛與信任。餃子本是醫學高材生,卻因熱愛畫畫與動畫,大學三年級時毅然放棄醫學,選擇自學動畫,畢業後專心投身動畫領域。即便面臨父親去世,家庭經濟壓力大的困境,母親拿着僅1,000元的退休金,也淡定地支持他在家研究動畫,就像殷夫人對哪吒的愛:「不管你是人是妖,反正你是我兒,我的兒我來愛。」

  當我們抱怨孩子像「魔王」時,是否想過他們的一些偏差行為,或許正是對抗格式化教育的「源代碼」?教育不應是對抗困難的「渡劫攻略」,而應是發現孩子閃光點的「尋寶地圖」。餃子「啃老」3年,憑藉一台電腦獨自製作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斬獲30多個大獎,吸引資金湧入,才有了《哪吒》的誕生。他跨界從醫學生成為動畫導演,打破電影製作需科班出身的規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