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執行《反海外貪腐法》 《金融時報》:最大膽行政命令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2月10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暫停執行《反海外貪腐法》,同時指示司法部,暫停起訴被控向外國政府官員行賄的美國人。特朗普聲稱,該法例會削弱美企競爭力,令美企處於不利競爭地位。《金融時報》等傳媒指出,今次是特朗普政府最為大膽的行政命令之一,勢必削弱一項用於打擊美國個人和企業不當行為的關鍵工具。
美國1977年頒布《反海外貪腐法》,禁止在美國經營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向外國政府官員行賄以獲取業務。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要求司法部長邦迪即日起,籌備關於該法例的新執法指南,以便促進美企競爭力。該指南頒布後,任何依照該法例的調查和執法行動都需受指南約束,且必須獲司法部長批准。
圖讓美企「鬆綁」
在首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已有意撤銷《反海外貪腐法》,聲稱「全球都在嘲諷美國執行該法例」。特朗普今次形容,該法例的執法操作是災難,「如果一個美國人在海外從事商業活動,幾乎肯定會受到調查起訴,沒有人願意與美國人做生意。(簽署行政命令)意味美國會有更多業務。」
白宮當日發布事實清單稱,美國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在2024年,合計有26宗《反海外貪腐法》相關執法行動,至少31間企業接受調查。去年10月,美國國防承包商RTX同意支付逾9.5億美元(約74億港元),解決該企業涉嫌賄賂卡塔爾官員、向該國出售武器的訴訟。美國商品貿易公司Trafigura被控向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行賄,去年才達成認罪協議。2022年,美國麥肯錫公司一名前高級合夥人涉嫌違反該法例被調查,他承認自己參與行賄、捲入南非前總統祖瑪的貪腐醜聞。
反貪腐全球監督組織「透明國際」美國分部行政主任卡爾曼批評,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削弱了美國設法打擊全球貪腐行為的重要工具,更可能令其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