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夢難忘】禾田永不停頓

  沈西城

  許久許久沒見過水禾田了,不知他近況何如?有人說他在香港,也有人說他寄居廣州,訪尋古蹟,拍下的照片,編輯成集,供人緬懷,消息未知真假,可懷念之情,卻是真摯的。於是便從古舊的記憶裏面勾出一鱗半爪的印記,追念一下這位好朋友。

  50多年前就認識水禾田,共事於一本雜誌,這本雜誌就叫做《大任》周刊,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就成了好朋友。水禾田的筆名,乍看十分怪異,可經他一解釋,那就恍然了。筆名是從他的潘姓拆開,知道原委,就不足為怪矣。水禾田原名潘烱榮,小時候就對攝影產生了興趣,拿着照相機四處拍,花、草、蟲、魚都成了他的對象。攝而優則畫,對漫畫有興趣,就投漫畫去報館。那年代,窮酸文人都有習氣,覺得用真名發表作品不夠格,就特意弄個筆名來替代,「水禾田」的名字就是基於這種傳統思想底下而來的。開始時,水禾田的漫畫,天女散花,投向各大報紙漫畫版去。

  可在漫畫的領域裏,水禾田無法跟當年的財叔、老夫子相提並論,硬闖下去,必然遍體鱗傷。退而求其次,改轅易轍,專攻擅長的攝影,不負有心人,終於殺出一條血路,有了小名,成為攝影家。回說那本《大任》周刊吧!社址在中環萬宜大廈,連我在內,只有6個工作人員,其中兩個是營業部職員,實際上編輯只有水禾田、孫寶毅、小朱與我4個人,孫老先生是老總,負責策劃,我專注稿件,畫版的工作就分落到小朱與水禾田身上。至於聯絡名人訪問,就統由老闆凌志揚博士協調。

  個子矮矮的禾田十分活躍,步伐永不停頓,不喜歡刻板的工作,每份工作都幹不長。《大任》優薪也留不住他,不到3個月就自己辭職,轉到港台去,時常告假去旅行。真是名副其實的旅行,通常背着一個行囊,帶着有限鈔票就出發。出外靠朋友唄,記住這句話,跑遍大江南北、歐洲、北美。

  有個時期,水禾田發起走絲綢之路,成功了,拍攝了很多絲綢之路照片,雄寺古剎,草原連綿,風吹草低見牛羊。不久又去拍中國母親河——黃河,水湧滔滔,氣勢磅礡,黃河兒女感驕傲。看到水禾田節衣縮食,芒鞋竹杖,窮遊四海,與人同樂,這份毅力豈我所能及哉!水禾田一向節衣縮食,朋友不易得到他一杯咖啡的恩惠,可一想到他的理想,朋友們的氣平了,心甘情願地體諒他。提筆至此,想起手邊似乎有他的電話號碼,搜出打去,對方回曰「你所打的電話暫時未能接通,」唉,親愛的朋友,你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