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明確誰來管怎麼管 加強個人私隱保護
在當今社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已經廣泛分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從大街小巷的監控攝像頭,到公共場所的視頻安防設備,它們為維護公共安全發揮着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如何規範系統管理,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權益,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是指通過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設備及相關設施,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區域進行視頻圖像信息收集、傳輸、顯示、存儲的系統。
利各類系統統一歸口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虎表示,公共安全視頻系統的概念比較大,包括交通管理的各類「電子眼」、治安管理的各類攝像頭等等。視頻系統各自為政,信息不互通又不互用。治安的(系統)不可能去調用交通的(系統),交通的也調用不了市政管理,各個部門都有。除上述公共安全視頻系統外,還有賓館、民宿等商業機構設置的各類公共安全視頻系統。諸多系統沒有統一歸口管理,不僅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還存在重複建設浪費公共財政資源的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公共安全視頻,它可能涉及到軍事設施、軍事機密、軍事裝置,甚至有一些信息如沒有嚴格控制就可能造成洩露。
王叢虎認為,此次《條例》的出台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和規範不同部門的各類公共安全視頻系統,解決各類系統「誰來統籌規劃、誰來出錢建設,以及誰來管、怎麼管」等現實問題。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強統籌規劃,避免重複建設。
應進一步加強信息透明度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指出,《條例》亮點之一就是,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加強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
《條例》明確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能夠拍攝、窺視、竊聽他人隱私的區域、部位安裝圖像採集設備設施;明確對保存期限屆滿後已實現處理目的的視頻圖像信息應當予以刪除;嚴格規範國家機關、個人查閱調取視頻圖像信息的權限、程序;要求公開傳播視頻圖像信息時嚴格保護個人、組織相關信息。劉興亮表示,這些規定是對目前很多地方監控設備濫用情況的一種有力回應,尤其是對公民個人生活細節的這種監控上,給了人們更多隱私保護。
劉興亮認為,應進一步加強信息透明度,比如加強對於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採集、存儲和使用的透明度,建立明確的信息公開機制,讓公眾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被收集了,以後如何使用,以及保存多長時間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