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調研把脈定向 做好灣區協同發展
譚耀宗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在新時代的發展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無疑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於澳門回歸25周年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橫琴未來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指示。近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後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及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調研,更是為香港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指示,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實踐路徑。香港應抓住機遇,在灣區建設中勇擔使命、真抓實幹、不斷創新,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夏寶龍主任的調研行程,充分展現了中央對港澳發展「只爭朝夕」的務實作風。今天,我們正處於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也進入了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唯有秉持務實作風,才能加快推動香港的發展;唯有實幹才能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唯有快速應變、主動作為,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加大河套投入 力推成果轉化
夏寶龍主任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調研,聚焦於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及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議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承載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希望探索出在「一國兩制」下兩地合作的新的管理模式。現時,香港正進一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橫琴的經驗也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指引。
首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香港經濟轉型的關鍵。回顧我們國家科技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深度求索(DeepSeek)的橫空出世撼動美國人工智能巨頭。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特別是近年來在中央的支持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加快推進,為香港和內地的科研創新合作搭建了關鍵橋樑。香港擁有頂尖的高校和科研人才,科研創新優勢顯著;內地則具備龐大的市場、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河套合作區,雙方優勢互補,能夠促進科研成果更快地實現產業化。香港應積極回應習主席關於科技創新的指示,加大對河套合作區的投入,鼓勵高校和企業在合作區內開展科研合作項目。比如,香港的科研團隊可以與內地企業聯合開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的研究,利用內地的產業資源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共同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力。
其次,不斷豐富香港金融發展內涵。香港的金融市場高度發達,擁有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成熟的金融服務體系,香港可與澳門合作,共同探索跨境金融創新,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提供金融支持。例如,在2024年,為促進香港與澳門兩地債券市場的發展,香港金管局的中央結算系統(CMU)與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結算一人有限公司(澳門金管局屬下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負責營運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將建立直接聯網。在直接聯網的安排下,香港投資者將可透過其在CMU的賬戶交收、結算及持有在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系統進行託管的債券,澳門投資者亦可透過其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系統的賬戶交收、結算及持有在CMU進行託管的債券。有關安排將成為港澳金融合作一個新的里程碑,相信能為港澳的境外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優勢互補探索跨境金融創新
最後,香港則是要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創造條件。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要「鞏固提升香港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希望特區政府能在更多領域拆牆鬆綁,發揮香港優勢,提升香港競爭力,如在規則銜接上,積極推動稅務、知識產權、法律等領域的機制對接,全面提升區域協同水平。特別是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多管齊下,為人才來港提供更多的優惠條件,為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打下基礎。
夏寶龍主任赴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調研,為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指導,香港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也為自身的長遠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