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漫談】「機械幼師」投入教學 提供定製化教學體驗

  社交機械人是一種透過社交行為和交流與人類互動的機械人。社交機械人通常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人工智能(AI)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甚至具有情感辨識功能,能夠與人類進行有意義的互動,促進雙向溝通。

  隨着教育者逐漸認識到社交機械人在提升學習體驗吸引力和個性化方面的價值,這些技術在教育界日益普及。社交機械人在語言學習、數學和科學等多個學科中扮演着關鍵角色,不僅可作為教學工具協助學童掌握知識,也能成為學童的學習夥伴,鼓勵互動和合作學習。

  在香港政府創新及科技署的「創科生活基金」資助下,我們的研究團隊研發了名為「Joey」的社交機械人。這個創新的教育工具專門設計用於增強年幼學童(K2-P3)的英語學習。「Joey」具備了多種語言相關功能,並根據學童的表現提供即時反饋,實現量身定製的教學體驗。這種實時互動有助於鞏固學習概念,鼓勵學童更深入地參與學習活動。

  互動具親和力 可模擬真實社交

  除了語言相關功能,「Joey」還具備非語言交流的社交功能。「Joey」能夠展示多種面部表情並配合相應的手臂動作,有效地表達情感。這不但能更準確地呈現真實的社交溝通,幫助學童理解社交溝通中的各種線索,亦可提升互動的親和力。這種能力對年輕語言學習者尤為重要,因為它有助於發展他們的社交和情感認知。 

  在學習活動方面,「Joey」提供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的互動故事活動,包括聆聽故事、共同講故事及覆述故事,以增加學習的互動性,並強化他們的語言理解力和表達能力。「Joey」還配備了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讓教師能夠方便地將配合課程的教學材料上傳到系統中,通過AI技術生成圖片、聲音和理解練習,以支援互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目前,我們正積極利用社交機械人「Joey」進行學術研究,以提升教學體驗。初步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媒介和互動對象 (包括機械人、教師、平板電腦)雖然對學童的語言學習表現未有明顯影響,然而隨着學習活動時間推進,與機械人互動的學童展現出更高的投入度。

  這突顯了社交機械人在維持學童學習投入度方面的效用,而投入度是影響學童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

  將在幼小學校評估實用性

  我們將於未來兩年向40所幼稚園和小學提供社交機械人「Joey」作為教學工具,以進一步評估它在真實教育環境中的有效性,並收集數據用於後續研究。

  此外,我們計劃將社交機械人的應用擴展到語言學習以外的領域,包括促進個人身心健康和STEAM教育等。通過擴大研究範疇,我們期望充分發揮社交機械人在各種教育領域的潛力。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社交機械人在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我們有以下的發展建議:

  1.鼓勵產業持續研究與開發:持續的研發有助改善社交機械人的設計和功能。通過不斷創新,我們可以確保社交機械人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

  2.增加學術實證研究:社交機械人的學術實證研究有助評估它在課堂實施及對學童學習成果的影響,優化教學設計。

  3.資金支持:為學術研究、產業和學校提供資金支持是推動社交機械人應用的重要一環。

  4.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是教育中重要的持份者。支援教師專業發展能確保他們能有效善用這些技術工具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質素。

  5.加強學術研究與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學術研究應更深入了解社交機械人在教育上的角色,及它能夠如何協助教師教學和促進學童學習。另一方面,只有透過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合作,加強教育工作者對社交機械人的了解,才可以使社交機械人更廣泛和有效地應用在教育領域。

  在持續的研究和發展及各界的交流合作下,我們有望看到社交機械人在教育領域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學童提供更具啟發性和更有效的學習體驗。

  ●楊少詩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協理副校長(學術質素保證)、心理學系教授

  介紹:本欄由教大校長李子建領銜,教大資深教授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熱點議題、教育趨勢研究,以及教育政策解讀的觀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