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冀准許河套「一區兩園」特定人員「無感通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香港特區立法會多名議員均表示,香港應當憑藉自身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緊密的產業對接,積極探索更創新的合作模式。

  議員劉國勳表示,創科是香港需重點發展的產業,河套的「一區兩園」正是新突破口,期望特區政府爭取在有關法規、政策上盡快拆牆鬆綁,如人員流動上容許兩地園區特定人員「無感通關」,以及便利物流、資金流等流動,亦可推出創科產業政策包,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等。

  議員何俊賢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匯聚兩地創新資源,借助此平台加強粵港在科創、金融等多領域合作,不僅強化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還有助推動改革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議員李世榮表示,香港應憑藉自身在醫療、金融服務等領域積累多年的雄厚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緊密的產業對接,積極探索更多元、更創新的合作模式,攜手共創新局、共謀發展,共同譜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篇章,為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議員郭玲麗表示,香港應把握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配合大灣區整體發展,利用北都區發展,積極建構平台,發揮香港優勢聯通內地及海外,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新興高端產業,並透過舉辦世界性比賽,例如籌辦國際人工智能比賽、世界機械人大賽等,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對外說好中國香港故事,展現香港創科和學術平台的優勢。

  議員林琳表示,香港現時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挑戰,須以「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為導向,在科技樞紐建設、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及社會協同治理三大方向發力。隨着大灣區建設進入縱深階段,香港唯有以創新思維破解深層次矛盾,方能鞏固「超級聯繫人」角色,在國家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實現自身躍升。

  積極探索低空經濟跨境應用場景

  議員吳秋北表示,香港應充分利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完整產業鏈和龐大市場,建立聯合實驗室、科研孵化基地等,促進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的跨境應用場景,建立粵港澳三地的低空領域規則銜接體系,共建共享灣區內部基礎設施建設;研究與內地合作建立獨立藥物審查及註冊機制,積極鼓勵公營醫療機構和私營診所採用經認證的內地藥物,並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引入內地的光伏太陽能合作供電,在新發展區和北部都會區設置更多的太陽能供電裝置。

  議員陳穎欣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醫療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香港作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中心,應積極參與其中,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全力推進,香港應加快着手建設河套香港園區,推動醫療科技、生命健康、創新藥物研發等產業發展。

  議員郭偉强表示,要讓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好協作成效,首要應是做好規則銜接,避免同質化競爭。以河套地區為例,港深兩地皆積極發展創科,此時或需要兩地政府出面協商,釐定各自優勢領域及合作框架,制定雙方均承認的關鍵績效指標。

  議員陳家珮表示,隨着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推進,香港需要加強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協作,尋求在科技、金融及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她深信只要主動把握科技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堅持推進改革創新,香港必定能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為國家貢獻更多力量。

  議員李梓敬表示,面對全球和區域經濟形勢的變化,香港各界不僅要深刻理解和認同中央的宏偉戰略,更應該主動出擊,運用現有資源完善民生服務和社會建設,為香港打造一個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未來發展環境。這既是大家對中央政策精神的響應,也是對香港未來承擔的責任與決心。

  港保險業可與內地保險業優勢互補

  議員陳沛良認為,香港保險業發展已高度成熟,而內地城市亦有強勁的保險產品需求,香港保險業可與內地保險業實現優勢互補,打造規模更大的市場,產生協同效應。他希望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可以早日落地實施,為香港保單持有人提供保單查詢和管理、續保和索賠服務,並為在大灣區居住或工作的人士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