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互惠聯通 探索產業新機遇

  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到橫琴、前海和河套等地調研,十分關心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及如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未來港澳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準確識變應變求變,寫深寫透寫好新時代的「一國兩制」文章,尤其要在清楚新定位的基礎上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新辦法,以積極主動的舉措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謀新篇、開新局。

  時間緊迫、責任重大,特區政府應充分響應中央對香港的關注和期望,確立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集中精力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是當前一段時期香港的最重要任務,由治及興必須坐言起行。香港須與深圳積極合作,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耕服務業和創新科技等領域,在觀念和行動上進一步突破。另外,香港要保持和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努力善用國際化角色和人才稟賦,為未來開拓新天地。

  集中精力拚經濟,關鍵是把習近平主席有關推動港澳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落到實處。當前正是香港大發展大跨越的最好時機,由亂到治已基本完成,社會各界凝神聚力走向由治及興的目標一致。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但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發展的確定性會更加強大。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在日常行動中展現魄力、毅力和行動力,在「新」字上下工夫,在「實」字上做工作,摒棄雜念,時刻把發展放在首位。

  不論橫琴、前海還是河套,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平台,作為此次視察的重點,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進展備受關注。香港需要利用深港合作的多個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尋找新的突破。

  利用大灣區的廣大腹地,實現強強聯手的多贏效應,正是香港必須緊握的抓手,更是香港的未來所繫。特區上下要真正改變心態,以北部都會區建設為龍頭,激發大灣區內交相聯動的巨大動力。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香港、澳門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作用,強調「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並明確提出「兩個打造」:即「打造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的橋頭堡」、「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當前,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依然突出,內聯外通的獨特功能、普通法制度的實行、全球各地優秀人才的日益積聚,都是香港需要好好加以挖掘和利用的地方。

  香港美國商會日前發布的2025年香港商業信心調查報告數據顯示,75%的企業認為香港是亞洲的國際商業中心;九成企業認為香港歡迎外資的態度沒有改變;83%的受訪者對香港法治有信心。美國在港企業對香港發展前景和營商環境的信心,凸顯了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重要樞紐的作用值得更好發揮,可為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提供助力。

  香港社會各界應團結一心,貢獻智慧與能力,尤其是工商界人士需要正確認識自身發展、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的關係,賡續和發揚老一輩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與情懷,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香港「一國兩制」的意涵,力爭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以實際行動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