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綵燈耀港 熊貓喜鵲亮眼 晚上6時至11時文化中心外亮燈 猜燈謎睇表演 逛非遺市集










今天是人月兩團圓的元宵節,賞綵燈、猜燈謎是重頭戲。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綵燈晚會,安排多項精彩表演和活動,包括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貴州歌舞表演,以及鼓舞人心的舞獅表演。現場最矚目是多款大型綵燈,包括熊貓、孔雀、牡丹等造型。本地紮作師傅冒卓祺表示,製作難點是形態要立體,以及克服現場風勢大的展出環境,需要額外設置固定裝置穩定綵燈。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獲邀率先預覽晚會節目及綵燈會,率先出場是由貴州文化演藝集團演出的「最美的地方」等歌舞表演節目,這些節目由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出演,演員的歌聲、舞姿及身上穿着的民族服飾,盡顯少數民族獨特的魅力和活力,其後是由本地學生出演的舞獅表演,四頭獅子隨着鑼鼓聲起舞,激奮人心。
康文署指,會場內亦有「多彩貴州」非遺市集,展示由貴州帶來的非遺手工藝、銀飾、蠟染等物品,觀眾可以觀賞、了解相關資訊,亦可以換領有關貴州的禮品;另一個「秘景貴州」圖片展則展示當地生態、人文風貌等攝影圖片,讓觀眾欣賞貴州的多彩文化與了解其民族風情。其他精彩表演及活動包括本地無伴奏合唱和霹靂舞隊伍表演,以及深受歡迎的燈謎競猜,現場演示與市民互動猜燈謎環節。
特製6隻熊貓燈飾與6米高宮燈
文化中心露天廣場上則展出多組璀璨綵燈,增添元宵節慶氣氛,康文署指綵燈亮燈時間為晚上6時至11時,現場燈飾包括熊貓、孔雀、狐獴和松鼠造型綵燈。過往的綵燈會亦有熊貓形狀的燈飾,但康文署今次特別設計6隻熊貓,希望旅客從中知道香港6隻熊貓家族;另一亮點是6米高大型宮燈,綴以牡丹和喜鵲,宮燈四圍亦擺設了天燈、鯉魚和荷花造型的綵燈,以及由本地紮作師傅冒卓祺以傳統年畫為靈感製作的《燈魚躍動·歲歲豐盈》花燈。
冒卓祺介紹,這組水池燈組使用鯉魚與年畫的構思,底座為一條金魚和一條鯉魚,兩個類似人形的獅子則站在魚上。他表示舞獅是香港非遺清單上的項目,因此最後決定使用獅子的形狀。而身穿綠色中式衣服的男獅子,手中的籤筒裝著上上籤,寓意香港步步高升,身穿旗袍的女獅子則手持「蛇年大發」的揮春 。這組燈由製造到組裝耗時40多天,使用傳統作法,即用竹子塑型。
他說:「竹子有軟性、彈性,但今次遇到的挑戰是兩隻獅子做立體的眼耳鼻嘴,需要花時間細心繪製出形狀,第二個挑戰是文化中心廣場的展示區域靠海,現場吹的風非常大,而竹子重量較輕,需要另外設置固定等裝置。」
夜色降臨,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上的幾組大型綵燈炫麗多彩,吸引了許多市民及旅客合影打卡。居住在上水的張女士與丈夫帶兩歲的兒子到場看綵燈,張女士表示兒子最喜歡的應該是熊貓形狀及其他動物造型的綵燈,亦與丈夫一起猜燈謎,不過沒有猜中謎底。
陳女士及親友到場看燈,她表示在電視上看到相關報道,於是相約到場觀賞。陳女士表示現場看到這些大型燈飾,感覺比想像中更大,她亦指熊貓燈飾有6隻,估計是對應本地有6隻熊貓。「之前未看過燈飾,香港的燈飾有很多傳統元素,例如舞獅、牡丹,璀璨奪目、非常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