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教育樞紐招牌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
相信大家都同意,勞動力質素對於經濟發展能起決定性的作用。一個成功的經濟體總會擁有很多訓練有素的勞工,這樣讓他們跟其他經濟體比較時,更具備競爭優勢。很多國家藉着稅收減免來吸引高質素的勞工,而另一個更可靠的做法是在教育方面下工夫,通過培訓和提供更好的教育設施來培養高技能的勞動力。
香港在教育方面是享有優勢的,筆者有些朋友在不同地方都獲得聘用,而最後是因為孩子教育而選擇了香港。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和「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等全球教育評估中,香港都名列前茅。本港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表現出眾是眾所周知的。說到高等教育,優勢就更明顯了。根據英國高等教育排名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和城大都排在全球頭62名之內。
掌握着這優勢,我們要做的是進一步大力發展和深化。特首在去年宣讀的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將致力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中心,並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專業人士來港,在工作的同時可以培育後進。對於這個定位和方針,筆者深表贊同。
國與國、地區和地區之間是存在競爭的。雖然地理位置、政治和法治環境和可用資源等因素會發揮着作用,但擁有訓練有素的勞工在整個經濟中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很多情況下,教育程度的差異是區分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香港要在這瞬息萬變的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就必不可少。
不久前,教育大學的代表團在阿拉木圖參加了該校與哈薩克兩所大學合作「香港教育大學─哈薩克教育研究院」的開幕儀式。這舉措不但在海外進一步強化了本港的教育「品牌」,更間接地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作出了貢獻。